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人类将在未来将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A(g)+B(g)  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V(A) = 0.7mol·L-1·min-1       B.V(B) = 0.3mol·L-1·min-1
C.V(C) = 0.9mol·L-1·min-1              D.V(D) = 1.1mol·L-1·min-1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Cl2(g)= PCl5(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的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为

A.0.4mol B.0.2mol
C.小于0.2mol D.大于0.2mol,小于0.4mol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 ①C(s)+H2O(g)=CO(g)+H2(g)      ΔH=akJ·mol-1
② C(s)+ 1/2  O2(g) =CO(g)      ΔH=-11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96 kJ·mol-1和462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应N2O4(g)2NO2(g) Δ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充分燃烧一定量丙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kJ,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恰好转化成酸式盐需6 mol·L-1的NaOH溶液100 mL,则丙烷的燃烧热为

A.-16QkJ/mol B.-5Q kJ/mol
C.-4Q kJ/mol D.-2Q kJ/mol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 B.②③⑤ C.②⑤ D.④⑥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述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编号
实 验 操 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证明SO2有漂白性
B
向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005mol/L的FeCl3溶液和0.01mol/L的KSCN溶液,再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探究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C
将装有NO2和N2O4气体的联通球,一个置于冰水中,一个置于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将CO2通入Na2SiO3水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探究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又知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3>ΔH2 D.ΔH1>ΔH3>ΔH2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①C(s)+O2(g)═CO(g)△H1=﹣110.5kJ•mol﹣1
②C(s)+O2(g)═CO2(g)△H2=﹣393.5kJ•mol﹣1
则C(s)+CO2(g)═2CO(g) 的△H 为

A.+283.5kJ•mol﹣1 B.+172.5kJ•mol﹣1
C.﹣172.5kJ•mol﹣1 D.﹣504kJ•mol﹣1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ΔH<0,向某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2∶1充入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右图是某物理量(Y)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图中T表示温度),Y可以是

A.O2的体积分数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密闭容器内的压强 D.SO2的转化率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可逆反应A(g) + 2B(g) 2C(g) Δ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g)
CH3OCH3(g)
H2O(g)
I
387
0.20
0.080
0.080

387
0.40
 
 

207
0.20
0.090
0.0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CH3OH 0.1mol、CH3OCH3 0.15mol和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C.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
D.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 s,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B(g)+2C(g)ΔH=-50a kJ·mol-1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
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如图所示的量热计中,将100mL0.50mol·L CH3COOH溶液 与100mL0.55mol·L-1NaOH溶液混合.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是150.5J·℃-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4.184J·g-1·℃-1,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g·mL-1.实验中某同学计算中和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醋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5.0
25.1
27.8
2
25.1
25.3
27.9
3
25.2
25.5
28.0

(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H              
(2)CH3COOH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6.1KJ·mol-1,则请你分析在(1)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              
(3)实验中NaOH过量的目的是              
(4)CH3COOH的中和热与盐酸的中和热绝对值相比,            的较大,原因是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1)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不直接用Cl2作漂白剂的原因是              (写出两条)。
(2)使用Cl2为自来水消毒时,会与水中的有机物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下列物质中可以替代Cl2为自来水杀菌消毒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臭氧          b.NH3         c.明矾         d.ClO2
(3)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但生物质中氯含量较多,燃烧过程中会形成金属氯化物(如NaCl)和Cl2等物质,对金属炉壁造成腐蚀。
①NaCl和Cl2中化学键的类型分别是                      
②燃煤过程中生成的SO2会与NaCl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Cl2。若生成Cl2 22.4 L(标况)时转移电子数为4×6.02×102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已知:2H2O2(l)=2H2O(l)+O2(g)   ΔH1 = -196.46 kJ·mol-1
H2(g)+1/2O2(g)= H2O(l)   ΔH2 = -285.84 kJ·mol-1
Cl2(g)+H2(g)=2HCl(g)   ΔH3 = -184.60 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用H2O2(l)可除去上述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l2。依据上述已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如: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是

A.降低分子的能量 B.增加了活化分子数
C.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D.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2)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该过程中释放            kJ热量.
(3)在T2℃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              
(4)如图3为常用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电池的温度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会升高.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中___________(填:“a”或“b”)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 (H2O)/ mol
0
1.20
0.60
t1
 
0.20
t2
0.80
 

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mol·L-1·min-1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            mol。

(3)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g)、H2O(g) 、CO2(g)、H2(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0mol、2.00mol、1.20mol、1.20mol,则此时该反应v(正)       v(逆)(填“>”、“<”或“=”)。
(5)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写出两种)。
(6)若该容器绝热体积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CO2)=v(H2O)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2A(g)+B(g)2C(g);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           
(2)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靠近0处, 则乙中可移动活塞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不大于        
Ⅱ:若一开始就将K、F固定,其它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4)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        
(5)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