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 B.水果榨汁 | C.铁锅生锈 | D.煤气燃烧 |
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
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
D.臭氧(O3)是一种混合物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 B.耐磨损 | C.导电性差 | D.抗氧化性强 |
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收集证据 | D.得出结论 |
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 B.发出黄色的火焰 |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D.火焰分成三层 |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密度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
C.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稀有气体0.94% |
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鱼的呼吸 | B.酒的酿造 | C.酒精的燃烧 | D.农家肥的腐熟 |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
C.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
徐建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A.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B.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收集一瓶氧气,观察颜色 |
B.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
C.闻气味来区分白酒和白醋 |
D.用10毫升量筒量取5.56mL的水 |
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
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
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
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作出正确回答吗?
(1)将操作中试管位置正确的序号填在对应操作后
A.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 ___________; |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___________; |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___________; |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___________; |
E.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___________;
(2)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mL量筒、
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用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 ;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请用“先”、“后”填空。
①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 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 加入药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请你仿照①②再举一例:
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A |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①木炭红热 |
放热,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②______________ |
|||
B |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
③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
④______________ |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用途 仪器②的名称 。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理由是 ,
(3)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
(4)实验室选用装置BC来制取氧气,某同学在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装置中,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收集装置使用
(6)如图F,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炸裂,可能原因是 。
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现象 。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