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世博会前期,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可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只含有二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2:3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可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2,3,3-三甲基已烷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该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在苯环所在平面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
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发生改变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H2O(l);△H=-57.3kJ·mol1
醋酸溶液、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是稀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 B.B是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C.b是5.73 D.C是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沉淀转换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平衡一般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移动
D.PH为10的氨水,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4 mol/L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广泛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5
②中和滴定时,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再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将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锰酸钾溶液
⑤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先润湿,测得溶液的pH都偏小
⑥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开始时读数平视,结束时俯视,测得结果偏小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⑥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甲基所含电子数为9NA
B.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92.4 KJ/mol,则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A个N2分子和3NA个H2分子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为92.4KJ
C.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D.500mL 0.5mol/L的Ca(ClO)2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0.5NA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最佳操作是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C—C键和C=C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依据的有: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氢化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可逆反应,mA(g)+nB (g) pC(g)+qD (g);H <0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6倍,则m+n<q+p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平衡体系共有气体amol,再向其中加入bmolB,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mol,则m+n>p+q
D.加催化剂或增大压强,都能实现如图中a→b的变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茨城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二甲醚燃料电池(DDFC),该电池有较高的安全性。电池总反应为:CH3OCH3 +3O2=2CO2 +3H2O ,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 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二甲醚被还原时有12mol电子转移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中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盛有稀硫酸的电解槽,e、f为Pt电极。接通电源后,发现d点显红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e、f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B.d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C.电源A上的a极是正极 D.电解槽C中溶液的pH增大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串联电解池,左边放硫酸铜溶液,右边放一定量的某硝酸盐溶液,电解时当左池有1.6gCu析出时,右池析出0.45g固体,则右池溶质为

A.AgNO3 B.NaNO3 C.Mg(NO32 D.Al(NO33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mol/L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L mol/LCu(NH4)2(SO4)2·6H2O的溶液中:c(SO)>c(NH)>c(Cu2)>c(H)>c(OH)
C.0.1 mol/L NaHCO3溶液中: c(H)+c(H2CO3)=c(CO)+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OH)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列对A、B的判断错误的是
A.A与B可以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可以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可以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可以相差n个“H2O”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环己烷可制得1, 4 – 环己二醇,下列有7步反应(其中无机产物都已略去),试回答以下问题:

(1) 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有            
(2)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            ,C               
(3) 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4) 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反应⑤                                                          。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142.9 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氢氧燃料电池进行下图所示实验:①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实验装置中,某一铜电极的质量减轻3.2 g,则 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L。

(3)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
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
②温度为T ℃时,将2 a mol H2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量取冰醋酸配制250 mL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1)为标定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mol/L的NaOH溶液对20.00 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0.05
20.00
18.80
19.95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         mol/L。(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
0.00l0
0.0100
0.0200
0.1000
pH
3.88
3.38
3.23
2.88

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3)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该探究,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5mL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在B点,a     12.5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若由体积相等的氢氧化钠和醋酸混合而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NaOH)      c(CH3COOH),混合前酸中 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      c(OH-);
(4)在D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ol D,请填写下面空白:
(1)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2)如果缩小容器容积(温度不变),则平衡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若开始时只加C和D各4/3 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原平衡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______ mol B物质。
(4)若向原平衡体系再投入1 mol A和1 mol B,平衡_______(填“右移、左移或不移”)。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