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长清区初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古语中能反映出子女对父母感激之情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这则公益广告播出之后,许多老师把给父母洗一次脚当作一次“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老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
A.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成绩 |
B.热爱家庭,增强劳动观念 |
C.体罚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
D.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孝敬父母的品德 |
到了初中阶段,同学们越来越希望父母能平等的身份与自己接触,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自己,这反映了中学生
①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
②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
③懂的多了,觉得父母不如自己
④越来越狂妄自大了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星期天,李慧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到公园玩,他们玩的非常开心,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爸爸非常焦急地说了李慧一通。李慧的好心情顿时全无,不耐烦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对此事认识错误的是
A.李慧应该与爸爸沟通,说明原因 |
B.李慧没有理解爸爸的心情,对爸爸的批评有抵触情绪 |
C.李慧的做法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爸爸 |
D.李慧具有独立意识,其做法无可厚非,爸爸对李慧过于严厉 |
孝敬父母,我这样认为
①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②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③
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④是成年子女的义务,未成年人没有责任
⑤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诗句名言都是比喻老师
A.工作辛苦,却不要报酬 | B.清贫的生活 |
C.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 D.知识渊博 |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应该
①互相对立 ②人格平等 ③互相排斥
④互相尊重 ⑤互相学习 ⑥教学相长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④⑤⑥ | D.①② |
有关教师工作的特点,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④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作用已无足轻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成名之后,不止一次地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这句话表明华罗庚
A.取得的成就都是他老师的 |
B.其个人成就与他的老师没有任何关系 |
C.对他的老师言听计从,没有主见 |
D.尊重和爱戴他的老师 |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两句话说明
A.友情使孤独者得到幸福 | B.友情使沙漠变成绿洲 |
C.友情使社会变得繁华 | D.生活需要友情,友情弥足珍贵 |
下列对朋友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朋友能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只要朋友多,成绩就会好 |
B.朋友间应该互相信任,在任何情况下,对朋友的什么事都要严守秘密 |
C.朋友间应该坦诚,所以朋友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
D.朋友给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送别好友孙少述时写道:“子今此去何时来,后有不可谁予规。”意思是说:“今天你离去后,何时能回来?我以后有了过错,还有谁来规劝我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少述是王安石的
A.朋友 | B.诤友 | C.损友 | D.益友 |
正如列宁所称赞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对“益友”。下列对益友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品德高尚 ②志同道合
③有益于自己进步 ④同自己利益关系密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对我们交友产生影响。再加上我们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在交友上可能会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上交朋友应该是
A.什么朋友都交 |
B.要谨慎地选择朋友,多交益友,远离损友 |
C.诤友、损友都要多交 |
D.看着顺眼、听着悦耳的人我就交 |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朋友之间要以诚相待,不能尔虞我诈
②讲友谊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③与朋友相处,要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
④只要有热情,就会有朋友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新学期开始,在分配一些劳动任务时,老师常让女生擦桌椅、打扫教室卫生;而让男生搬桌椅、搬运新书。老师之所以这样分配是因为
A.女同学力气小,只能分配一些轻活 |
B.男同学不怕苦,有的是力气 |
C.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待男女同学不平等 |
D.男女同学各自有自己的生理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
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异性友谊观,就必须做到
①男女生之间应减少交往,避免别人说三道四
②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③忘掉性别差异,男女生不分彼此
④男女生要真诚相待、互相关心、平等交往、互相尊重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某中学组织一次“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八年级一班的王聪以一口流利的英语获得此次大赛的特等奖。小明、小华等好朋友都急着让王聪传授学习英语的“秘诀”,希望自己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暗下决心赶上王聪他们,于是,无论课间还是放学后,背单词、练语法、对口语成为该班的一大风景。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校园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大家都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时髦。这说明
A.从众有积极影响 |
B.从众有消极影响 |
C.导致从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D.这是一种盲目从众的校园现象 |
中学生黄某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从开始小偷小摸最后发展到盗窃、抢劫他人财物而受到刑罚处罚。这说明青少年容易
①盲目从众 ②受到不良同伴或团伙的影响
③严重犯罪 ④受到团体压力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属于从众现象的是
①张伟做一道判断题时,发现周围的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不同,将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
②我看到别人怎么讲,自己就跟着怎么讲
③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④当时他们几个都吸烟,我觉得好像不吸不行,也就吸了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③④ |
从众的主要表现是
①心理从众 ②思想从众 ③行为从众 ④方法从众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选择我们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反映了
①崇拜“明星偶像”的品质
②兴趣、爱好
③追求的目标
④精神世界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追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
①妨碍学习与生活
②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③获得成长的榜样与动力
④促进我们学习,丰富精神生活
⑤丧失自我,疯狂迷恋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范勇是个体育迷,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收集相关的资料上,上课也偷看篮球杂志。你认为,他的行为是
A.中学生的追星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
B.追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支持他 |
C.追星就要花时间,无可非议 |
D.为了追星耽误学业的行为是错误的 |
自从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传入内地,许多青少年像着了魔一样。走在校园中到处可以听到对剧中人的倾慕:“F4好帅啊,家里又有钱,真羡慕他们。”他们的行为是
①崇拜明星的外形 ②崇拜明星的内在品质
③崇拜明星的演技 ④崇拜明星的生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七年级学生小卉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工作单位离家也比较远,中午经常很迟才回家。小卉就自己用微波炉把妈妈早晨准备好的饭菜加热一下再吃,然后把下午的功课认真预习一遍再上学。
一天,都快要到下午上学的时间了,小卉的爸爸才满面倦容地回到家。见此状况,小卉赶紧到厨房帮爸爸加热饭菜,并为爸爸泡了一杯茶。等她从厨房出来时,劳累的爸爸已经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小卉轻轻地把茶水和饭菜放在桌上,又拿来毛毯,蹑手蹑脚地盖在爸爸身上,然后背上书包,悄悄地关上门上学去了。
轻轻的关门声还是惊醒了爸爸,望着身上的毛毯和桌上热腾腾的茶水、饭菜,爸爸的眼睛湿润了……
(1)小卉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2)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材料一:张强常常到网吧玩游戏,结识了网吧的一帮哥们儿。一天,他们相约到外边去找钱,在行窃时被人当场抓获并扭送至公安机关。
材料二:王英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一般,但她在同桌王亮的帮助下,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被吸收进了学校奥数培训班。
材料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张强、王英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3)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去交友?
材料一:小兰是班长,她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但因工作认真,她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有意与她作对,对她冷嘲热讽,原本与她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开始疏远她。小兰害怕自己被孤立,就违心地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她时,她说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分同学接纳。
材料二:某区对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在100名有吸烟行为的学生中,近90%的学生接触香烟的途径是通过同学。许多学生说:“看他们吸烟很酷,所以我也就吸了。”
(1)以上材料反映了青少年的哪种心理?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