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宁夏卷)化学部分

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

3

B.

4

C.

5

D.

6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13C14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H1H2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C14N14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L6iL7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 NA
B.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 NA个氢原子
C. 14 g氮气中含有7 NA个电子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 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H2O+2CO2
C. 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 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g铁粉与含有H2SO4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 7∶1
C. 7∶8 D. 8∶7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16.7 % B. 20.0 %
C. 80.0 % D. 83.3 %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过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A. 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 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 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 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晶体溅出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 C)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C+N2 Si3N4+CO(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其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ΔH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1,
N2消耗速率为v(N2)=mol·(L·min)-1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O2 11%,N2 82%):

(1)已知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2)在400~500 ℃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BCDE 5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BC的分子式分别是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形,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将1 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 mol CO2和2 mol H2O,则E的分子式是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的化学名称是E2的结构简式是;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宁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