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
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作动词,追踪探访
D.帝以践祚岁久践祚:登上帝位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歌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加以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诗中牧童的可爱之处。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与金钏儿调笑使金钏儿被王夫人责骂,心中无趣,天又下雨,他淋着雨跑回怡红院,敲门半天门才开,宝玉生气,照着开门的丫头踢了一脚,不想竟是麝月。(《红楼梦》)
B.觉慧被“软禁”在家,一天在花园里看到鸣凤,帮她折梅花,在随后的长谈中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觉慧希望鸣凤一辈子当自己的丫头,鸣凤则希望嫁给觉慧。(《家》)
C.第二次工潮时,吴荪甫在厂里受到了惊吓,晚上,一些亲朋好友来公馆慰问他。吴为成和马景山说了很多对屠维岳不利的话,吴荪甫对屠维岳的信任产生了动摇。(《子夜》)
D.老葛朗台的弟弟自杀前,让儿子夏尔以为欧也妮庆祝生日为由投靠老葛朗台,想让他照顾夏尔。老葛朗台为弟弟的去世感到伤心,表示要好好照顾夏尔。(《欧也妮·葛朗台》)

E.孙权见刘备势不可挡,于是把范疆、张达捆绑起来,送到蜀军营中,并许诺送还夫人,归还荆州,以求罢兵,刘备不允。危急之中,阚泽向孙权推荐了陆逊。(《三国演义》)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这两个选段都反映了什么问题?
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各有什么侧重?请简要概述。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电视剧仍需直面现实的勇气
张德祥
①电视剧,作为影响范围最广泛的大众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应当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共振,为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助推力。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能够做到直面现实,揭示矛盾,呼唤改革,鼓舞人心,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推进,文艺理应发挥它的鼓舞作用。以文艺的力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这对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来说还任重道远。
②近些年来电视剧收视群的流失,固然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对受众的分流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电视剧本身不能提供人们期待的精神营养。想有营养,就得接地气;想有力量,就得扎根现实土壤,关心大众的关心,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感。在经过了“雷剧”、“神剧”、“闹剧”之后,电视剧在情节的“离奇古怪”上几乎走到了尽头。见怪不怪的观众,要看的不是你如何“雷”与“神”,而是你是否关心着他们的关心。可惜的是,许多作品不接地气。所谓“雷”、“神”、“闹”,都是以荒唐求刺激,以离谱求娱乐,因而绕着现实走。这从来就是艺术创作的末路。离开了生活之源,离开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思考,你的故事再天花乱坠,也不过是假花而已。缺少了鲜活的生命气息,怎能动人?
③从数量上看,现实题材电视剧也不少,甚至很多,一些作品也反映了社会敏感问题,比如养老机制、教育方向等,但还是有许多作品在绕着社会现实走,很少切入社会现实的内核。在现在的电视剧中,你很难看到社会的真实面貌,遑论社会内在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有意无意地绕开了现实,也就离观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远了。
④一种艺术的活力,首先来自于其感应与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下降了,那么,这种艺术就会逐渐失去进取性和创造性。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仅是素材的源泉,也是感情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如果不能感应生活、不愿响应生活,那么,从哪里获得源泉呢?艺术的活力与激情又从何而来?所以,回到现实,脚踏实地,与现实对话,用艺术思考回应现实,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把握社会的新状态,是电视剧获得精神力量、也是电视剧推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唱响时代主旋律,表达人民的心声,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这一切,都只能从现实出发。
⑤电视剧介入现实、关注社会能力的下降,跟市场有关系。谁都知道,市场是变化的,变化的东西难以把握,过深地介入现实,投资制作的风险较大。长时间徘徊在一个平台期的电视剧,迫切面临着精神与思想的突破。
(选自《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3日 24 版,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应当紧扣时代脉搏,与现实共振,但时至今日都未曾落实。
B.目前有些电视剧能够取材现实,也切入到了社会现实的内核。
C.电视剧不反映社会真实面貌,就谈不上体现社会内在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D.电视剧只有跟上了时代步伐,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文章认为近些年电视剧收视群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当今很多电视剧为什么要绕着现实走?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其原因。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严冬海猎
陈秉汗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②“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③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④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⑤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⑥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⑦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脚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⑧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⑨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下列关于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交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夕阳“醉醺醺地没入暮霭”渲染了一种温暖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和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B.“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家境并不宽裕,为后文少年深夜下海埋下了伏笔。
C.第3段的插叙部分交待了父亲的捕鱼绝招,以及父亲为捕鱼卧病在床的情节,叙事灵活,使后文少年下海的情节不显得突兀。
D.文章通过一个少年冬夜下海捕鱼差点遇险,幸好父母将其找回的故事,批评了少年私自下海的危险行为,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E.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描写了大海的静谧,暗示了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了自己的家庭,给家人带来和谐和幸福。
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
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探究,并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一个原因。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蝉与数论
①大约七八年前(记不得是哪一年了),那年夏天美国的蝉特别多,不仅鸣声如雷,昼夜不停,扰人清梦,而且由于过多的蝉吸食树的汁液,树木也显得比往年枯萎。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多蝉来呢? 在蝉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都是蛰伏在地下。只有到最后的成虫阶段才转出地面,吸食树的汁液,寻找配偶进行交配,然后产卵在地下。到秋风起、寒露降时,这一代的蝉就在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后死去。有一种美国蝉的生命周期是17年,那年恰好是这种蝉生命周期的最后一年,成虫从地下爆发出来,形成所谓“大年”。还有另一种美国蝉的生命周期是13年,即每隔13年爆发一次。
②细心的科学家注意到17和13两个数都是所谓的“质数”。质数是数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整数中的一类,除了1和本身以外没有其他整数因子。换言之,除了1和本身以外,质数不可能被任何其他整数所整除。科学家心想:蝉的生命周期为什么偏偏是质数呢?在常人看来,这个问题似乎荒唐可笑,生命周期是什么数难道还值得研究吗?但真正的科学家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可疑线索的,一定要寻根究底,不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③科学家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弄清楚了。蝉的生命周期长达十几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都是在地下蛰伏,好不容易钻出地面见到天日,蝉希望能好好利用这个一生只有一次的短暂机会。俗语说:“不是冤家不碰头”,蝉当然希望碰到的“冤家”越少越好。蝉的“冤家”——天敌和与之竞争的昆虫都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l年、2年、3年、4年……各种年份的都有。蝉以质数为生命周期是最佳选择,因为这样出土时可能碰到的“冤家”最少。以17年生命周期为例:蝉的第一代出土时是上一代产卵后的第17年,因为17是质数,除了1和本身以外没有别的整数因子。它碰到的只有以1年为周期的一种“冤家”,所以对蝉来说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不妨称之为“聪明蝉”。这也可以从反面来分析:假如有另一种以18年为生命周期的“笨”蝉,第一代在18年后出土,因为18不是质数,具有许多整数因子:1.2.3.6.9以及18。所以就会碰到许多“冤家,包括1年、2年、3年、6年和9年为周期的,一共五种“冤家”,这要比以17年为周期的“聪明” 蝉的多得多了。不仅第一代出土的蝉是如此,其后代子孙也是如此。
④蝉并无大脑,不会思考,它的本领大多是来自先天遗传的本能,所以如果真有“聪明”蝉与“笨”蝉之分的话,也只不过是遗传的优劣而已。
⑤数论之难是出了名的,就连数学家都感到头痛。常人中懂数论的更是少之又少,蝉当然不可能懂数论。聪明如人尚且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命周期,更遑论蝉矣。但既然如此,蝉的生命周期为什么会与数论的原理相符合呢?原来答案在于“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规律。太古时,蝉的祖先可能具有各种不同的生命周期:1年、2年、3年……以至17年、18年都有,它们之间互相竞争,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过程,自然选择规律在起作用。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生命周期为质数的蝉由于“冤家”少,在生存竞争上占显著的优势,因而存活率高。而生命周期为非质数的蝉,由于“冤家”太多,在生存竞争上处于劣势。优胜劣败,劣种被淘汰了。所以剩下的是以质数为生命周期的现有品种,就不足为奇了。
⑥我们从蝉的这个小故事中或许可以学到一点东西:其一:数论规律是对进化所赋予的蝉生命周期的确切描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数学之女王”——数论的普适性。其二,我们已看到蝉要生存,种族要繁衍,就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其实,一切生物都是如此,万物之灵的人也不例外。但有一点不同,人可以通过认识规律自觉地顺应。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证诸生物进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确为至理名言。(本文有删节)
下列关于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数论是数学中最难的部分,被誉为“数学王国的王冠”,而聪明的蝉却能利用数论规律选择最恰当的生命周期,令人敬佩。
B.蝉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了数论的规律,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数论的普适性,也说明一切生物要生存繁衍,就要服从自然规律。
C.本文的题目将蝉和数论两个似乎没有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出人意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在太古时代,有很多种生命周期不同的蝉,但经过长时期的淘汰,只剩下生命周期为13年和17年两种了。

E.这个问题的研究看似荒唐,却正反映出科学家不懈追求,善于钻研,对事情寻根究底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科普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之外,还要生动有趣。试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加以分析。
有些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蝉的生命周期荒唐可笑,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并简要说出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②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③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④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构稚绌的局面,__(ruì)意改革,书风大变。____,____;____,____,____;⑤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
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____改正:____
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改正。
____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开创了今草
②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
③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
④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
⑤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

A.③⑤①④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⑤④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
某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
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吃早餐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吃早餐
不吃早餐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84%
16%
25.5%
74.5%
60%
40%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情况: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为解决排长队缴费问题,用微信支付挂号费、药费的方式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等28家医院试点运行。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5届福建省永安市高三质检试卷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