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一语文第三套

名句默写(任选5题填空)。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3)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7)蒹葭萋萋,                         。  (《蒹葭》)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             )    (2)今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于虑(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请阅读《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则,完成后面题目。
驴子和蝉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蝉答道:“吃露水。”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这则寓言是动物寓言,它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请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悟空恨死了这金箍儿,那么当初悟空做了什么事,被诱骗戴上了金箍?又是谁给了唐僧金箍呢?请简要叙述这个过程。
答: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完成后面题目。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亦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也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要抓紧时间读书。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改造环境、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不囿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心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啊,对读书如饥似渴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前不久,在台湾有个与佛教有关的公共讲座,演讲者看着台下攒动浮躁低头看手机的听众,感叹说:“无法专注于当下,反而让许多人感叹时间不够用,因为,心正在怨叹过去、烦恼未来,当下这一刻都浪费了。”专注,便能赢得读书时间;专注,便可安于读书环境。做不到专注,便无从说起,必一事无成。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父 亲
①我出生的时候父亲28 岁,婴儿时候的我很胖,脸蛋、胳膊和腿都无一例外的滚圆。我想象不出那么瘦的他抱我时是什么样子,家里居然没有一张一岁前的我与他的合影。
②我能记得三岁时被奶奶牵着走街串巷唠家常,也记得坐在妈妈当老师的小学教室里被一群哥哥姐姐围着看,但之于他最早的记忆却莫名其妙的模糊,虽然总是他陪伴我的时间最多。
③最早的记忆来自四岁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们爬上奶奶家的房顶看夕阳。他问我要不要去上幼儿园啊,我说好。初秋幼儿园开学了,他骑自行车送我,一直路过苍翠的田野和安静的村庄。
④第一天上学,我一改之前说好的“听话”,他一走我就放声大哭,他无奈,只好在窗外站了一天陪我,直等到教室朝西的灰木窗框被傍晚的斜阳照成柔粉色。第二天,他一走我还是哭,于是他只好指着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跟我商量:“我站着太累了,去你们老师办公室坐着吧,我保证不
走,你看我自行车在这儿呢。自行车在这儿我走不了对吧?”我想了想,答应了,上课的时候一直监视着那辆自行车。后来我才知道,虽然自行车一直放在那里,但他却偷偷地溜走坐了公交车去上班。不小心说出真相的时候,他不顾我的愤怒,幸灾乐祸地笑我:“小孩子真好骗啊。”
⑤妹妹出生之后,妈妈常常走不开,所以总是他接我放学。有时候他下班晚了,我只好坐在幼儿园门口高大的梧桐树下等他。北方小镇的街道,车辆路过时会有尘土在阳光投射下的阴影里飞扬。旁边有白发的老奶奶摆摊卖凉粉,还有灰色的鸽子拍着翅膀飞过天空。我把脚边的小石子踢来踢去,把所有路过的蚂蚁数了一遍,才看到他骑着那辆老式的黑色自行车,按着铃铛来了。
⑥他给了我最好的童年时光。给我买足球鞋,在少年宫的小操场上教我踢足球。也帮我选连衣裙和绣着粉红色花朵的小皮鞋,还有琴键雪白的电子琴。春天带我去看漫山桃花,走过长长的田垅找一大片空地放风筝。夏天去看荷田我顶着一片荷叶坐在水塘边,光脚在水里晃来晃去,被突然跳出来的小青蛙吓一跳,溅一身的水花,然后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秋天来了,他每天早晨把我一头睡得凌乱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系上围巾之后再走远几步左右端详一番,满意地笑一下,然后看我出门上学。
⑦初中开始学物理化学之后,我渐渐开始读的吃力,又因为上学早,一夜之间便告别了原本无忧无虑的时光,不快乐的样子越来越多。有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开家长会,班主任给家长们布置了个“作业”,让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就我所知,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没有写,但是他很认真地写了,还仔细地用信封封好交给我。几页白纸上,他详细地分析了我的各科试卷与成绩,还罗列了一条一条的意见与建议。那封信我用了很久才看完,差点看出了眼泪,暗暗地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他为我骄傲。后来陆续几次搬家,已经再也找不到那几页稿纸,可是我记得他端正的楷书和笔尖渗入纸张的期望
⑧我的叛逆期来得晚,但也几乎持续了整个高中。学习压力大,加上经常生病吃药,戾气十足,和他的交流日益变少。每一天深夜的晚自习放学之后,他像往常一样接我回家,在深而悠长的小巷里只用踢踢踏踏的足音陪着我度过沉默灰色的青春。那漫长的几年,我只顾着沉浸在自己伤春悲秋的世界里,竟从未理解过他看着我终于长大却数年无话可说的无限寂寞。
⑨直到上大学的某一天,他到学校看我。已临隆冬,冷风肆虐着钻进脖子,我挽着他的胳膊在陌生的街道上慢慢地走。想起二十年里他陪我走过的路从故乡熟悉的大街小巷到异地他乡起风的街头,我的脚步从蹒跚变得稳健,他的脚步却从急促变得缓慢。是他将所有深沉的爱意都注入了我不断变大的脚印里,而我却残忍地将每一步成长都化作皱纹刻上他的面庞。
本文讲述的父女间的故事朴实感人。20年来,父亲“给了我最好的童年时光”,默默地陪伴和引导着我的成长。请用简明的语言补出相关的故事内容。(6分)
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父亲站在窗外陪了我一整天;第二天,                           ;妹妹出生之后,总是父亲接我放学;……初中一次期中考试之后,                         ;在我叛逆的高中时期,                           ;在我上大学时,                              
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段末加点词“期望”具体指什么?(3分)
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1)夏天去看荷田,我顶着一片荷叶坐在水塘边,光脚在水里晃来晃去,被突然跳出来的小青蛙吓一跳,溅一身的水花,然后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
(2)想起二十年里他陪我走过的路,从故乡熟悉的大街小巷到异地他乡起风的街头,我的脚步从蹒跚变得稳健,他的脚步却从急促变得缓慢。
我选第( )句:
根据第⑧段内容,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出父亲面对“我”的叛逆时的内心活动。(4分)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文明与古老土楼碰撞出了神奇的光环,那沿途无所不在的一座又一座土楼,便是无数客家人留在南方大地上凝重的生存记忆。它     (A.汇聚  B.汇总)了古往今来生活的酸甜苦辣,刻录着风起云涌的爱恨情仇,朴实无华的土木表情下涌动着生命的潜流。你是否会觉得,当穿梭于一座又一座土楼时,会感到飞逝的时光?当你站在天圆地方的天井里或楼道旁,凝视这里的一土一砖、一个门楣、一口水井,以及门联间的题刻,玲珑可爱的悬鱼,起翘飘逸的翼角,(   )bān驳沉重的楼板……并用手去摩( )着那粗糙的墙面,用脚去丈量那由沙土、红糖、糯米发酵黏合而成的三合土厅堂,呼吸着那古旧杉木散发的特有气息,听着那淳朴的客家乡音,以及厚重的包铁皮大门关合的吱吱声……你是否     (A.警醒   B.醒悟)□再美的图片,此刻,都是虚幻肤浅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    )bān驳          摩(   ) 
(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      (填写字母)。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修改。
你是否会觉得,当穿梭于一座又一座土楼时,会感到飞逝的时光?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回到教室,发现那本蓝色的笔记本不胫而走
B.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 相辉映,仿佛一幅灿烂的油画。
C.当前,总有些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结果毁了身体,荒了学业。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以致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有位美国小学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孔融让梨”典故的理解, 挨个向5名八九岁的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孔融,会不会主动让梨?四个孩子都答“不让”,各有各的理由。只一个女孩轻轻点了点头,说:“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虽然所有孩子的答案都“离题”了, 不符合“标准答案” ,但老师都给他们一句“很好的尝试”的赞许。
这位老师给学生赞许的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8分)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下面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能量”是近年中国的流行语,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我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请以“       给我正能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先在划线处填上适当词语(可以是事物或人物等),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规范;文中不得出现作者及其班级、老师、学校真实的名字。

来源:高一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