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①~⑤为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的固体俗称“干冰”,L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2﹕2,⑤为置换反应。
① A+B→C ② D→B+E  ③ C+L→F+D ④ M+K→C+G ⑤ G+H→E+N
⑴B、C、F、L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⑵写出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符合反应⑤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⑴ 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请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 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2) D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E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同学分别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⑴甲同学:检验一种气体并探究该气体的性质。
探究活动一:

 
实验内容
实验一:观察一瓶气体并闻气味
实验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内
实验三:向盛有该气体的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
瓶口向上放置,无色无味
燃着的木条熄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该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
该同学另取一瓶该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如何证明该气体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支试管内液体变红,一支试管内液体为紫色
结论:该气体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⑵乙同学: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部分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
向试管中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C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时的生锈情况

   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5.6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的质量。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氧化氢溶液会自然分解,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测定一瓶100 g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7.2 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⑴久置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⑵该瓶溶液中,已经分解的过氧化氢质量(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来源: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子酒是我市名优产品,下列口子酒制造工序中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

A.原料蒸煮熟化 B.发酵 C.蒸馏 D.陈化增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增大
C.花香四溢——分子不断地运动 D.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逗(豆)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说的是近日苹果价格激增。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B.维生素C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8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硬水与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B.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通过过滤和消毒可以得到软水 D.硬水和天然软水都是混合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这种水中几乎没有 (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B.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快,因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加快蒸馏速度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u、Cu+、Cu2+三种粒子,都有相同的 (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荷数 D.化学性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核外电子数为34 B.中子数为45 C.质子数为34 D.核电荷数为7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化学式或相关符号完成下列各题(1分×3+2分=5分)
⑴2个碘分子     ;⑵氩气     ; ⑶硫化氢中的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    
⑷、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1分+2分=4分)

⑴、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⑵、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⑶、用 分 子 原 子 的 观 点 解 释 化 学 反 应 的 实 质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2分×3=6分)
⑴、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填“口”或“中”),现象是       。
⑵、准确的量取8ml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⑶、对着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有  出现(填现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学世界中,呆板的的阿拉伯数字变得鲜活起来,请把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4分)
(1).Fe2+  (2).NO2   (3).2NO  (4). O   
(1)                         , (2)                           ;
(3)                        ,(4)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九(3)班实验小组从雷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悬浮有固体小颗粒,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加入明矾的目的    ,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样中固体小颗粒,再向水样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此时得到澄清透明无色无味的水,这种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⑵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该反应中涉及的Cl2、HCl、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    。
⑶这样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二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加注的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常规燃料,为火箭第一和第二子级使用。已知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请你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写出两点信息(2分×2=4分)
①                                                             ;
②                                                             。
如果你能多写两点,每点将加两分(2分×2=4分为奖励分,最多不超过4分)
③                                                             ;
④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铝作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膨化食品中,成人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4mg以下。炸油条时需加入明矾晶体作为膨松剂。已知明矾晶体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
(1)题目中所说的铝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计算明矾晶体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在1kg炸成的油条中,含有明矾晶体2g,试通过计算说明成人每日食用100g油条,铝元素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物质的性质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 B.合金 C.石油 D.空气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为能立即确定它是什么溶液,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久前科学家成功用硅原子排列出世界上最小的元素符号──Si。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符号为“Si”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14”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良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的事实不能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是 (   )

A.炒菜闻到香味 B.压缩空气 C.酚酞溶液从无色变为红色 D.湿衣服晾干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1 C.+3 D.+5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元素镁、和氟的符号分别为:Mg、F,化合价分别为:+2、-1)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   )

A.MgF B.MgF2 C.Mg2F D.Mg2F2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三上学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片上凝结水气
B.蜡烛燃烧
C.干冰升华
D.灯泡发光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可乐饮料 C.蒸馏水 D.洁净的空气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氮分子的是

A.NO
B.2N 
C.2N2
D.N2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红磷 C.氢气 D.铁丝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无色、无嗅、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水盆 B.橡胶手套 C.涤纶内衣 D.纯棉毛巾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电子层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中子数不同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CO3 + HCl ="==" NaCl+H2O + CO2↑
B.Mg + O2MgO2
C.CH4 + 2O2 CO2 + 2H2O
D.2Fe + 6HCl ="==" 2FeCl3 + 3H2↑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液体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打火机的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下列有关丁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已研制出新型的氧分子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O4和O2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1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D.O2与O4的性质一定相同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3H——表示三个氢原子
B.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砖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东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氧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具有可燃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原子和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牌矿泉水成分(mg/L)
偏硅酸(H2SiO3)……25~55
钾K+………………1.0~3.0
钙Ca2+ ……………35~55
氯化物(以Cl—计)…13~25

 A.该矿泉水只含一种人体营养素       B.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6
C.其中所含氯化钙的化学式为CaCl     D.其中K+ 、Ca2+均为金属阳离子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原子结构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所含元素不同
D.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A.冷而干燥的烧杯 B.内壁蘸有蒸馏水的烧杯
C.蘸有蒸馏水的玻璃棒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O

 



O

 



O

 



O

 

A               B               C              D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 W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1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6%(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

A.0.03%<ω<2% B.0.6%<ω<0.87%
C.2.48%<ω<3.6% D.6.2%<ω< 9%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内的一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⑴ 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⑵ 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⑶ 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⑷ 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时将玉米发酵得到乳酸(C3H6O3),乳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⑸世博会的举办,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使用天然气 B.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⑶ 物质④属于       (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⑷ 其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⑸ 写出在点燃条件下生成⑤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Mg、Ag、Al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⑴ 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下同)。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⑵ 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
电子。
⑶ 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u + 2H2SO4(浓)CuSO4 + X↑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⑷ 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同一盐酸中,最剧烈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Fe            B.滤渣中一定有Cu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八种物质由H、O、C、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⑴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写出B分解为A的化学方程式    
⑵ D、E在常温下均为气态氧化物,其中D可以作燃料,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⑶ M、N是由相同元素组成,M的化学式为FeaOb(a、b均为整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a︰b为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N + 4D =" 3" Fe + 4E,则N的化学式为  
⑷ X、Y是由3种相同元素组成。X可以由以上六种物质中的两种通过化合反应得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化学式为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 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⑵ 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⑶ 既可用于收集CO2,又可用于收集O2的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时,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小组同学提取足量某火灾现场周围的空气,并探究该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实验装置如下所示。向装置中通入气体样品一段时间后,高温加热D中的药品。
 

请回答以下问题(提示:请阅读小资料):
⑴ 装置B的作用是       。
⑵ 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或      现象,能判断
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⑶ D、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D        、E        。
⑷ 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应如何改进       。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a为活塞,b为支管口。由分液漏斗滴
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⑴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⑵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可看到两条试纸出现的相同现象是       ,不同现象是      。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综合分析①和②现象,能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⑶ 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溶液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中锌粒表面有气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燃料电池车是靠氢气和氧气反应提供能量。由于它们“喝”的是氢气,产生的是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计算若燃烧1kg氢气,需氧气多少千克?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小组同学取某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他们取该黄铜样品碎屑50g,把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人稀硫酸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43.5
37.0
33.75
33.75

(1) 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g时,反应恰好完成。
(2) 计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0年2011年度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