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高三物理第十套

如右图所示,一根自然长度为的轻弹簧和一根长度为a的轻绳连接,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的O点上,P是位于O点正下方的光滑轻小定滑轮,已知.现将绳的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滑块对地面有压力作用.再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弹簧的下端始终在P之上),对于滑块A受地面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大小不变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有一定初速度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做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在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小
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不变
D.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AC、BD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半径为r,将等电荷量的两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AC对称,+q与O点的连线和OC夹角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电势关系是
B.B、D两点的电势关系是
C.O点的场强大小为
D.O点的场强大小为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所示,为两个固定点电荷,其中带正电,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有a、b两点.一正试探电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b点开始经a点向远处运动,其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则(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试探电荷从b到a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D.试探电荷从b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带电粒子以同一速度、同一位置进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粒子a的运动轨迹半径为,粒子b的运动轨迹半径为,且分别是粒子a、b所带的电荷量,则(  )

A.a带负电、b带正电、比荷之比为
B.a带负电、b带正电、比荷之比为
C.a带正电、b带负电、比荷之比为
D.a带正电、b带负电、比荷之比为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在绝缘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金属导轨cd、eg,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R,金属杆ab静止在金属框架上,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及杆ab的电阻忽略不计。现对杆ab施加一沿dc方向的外力F,使杆ab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运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且接触良好。下列关于外力F、杆ab受到的安培力功率大小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远距离输电电路中,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电线的电阻均不变,变压器、电表均为理想化的。若发电厂的输出功率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示数减小,电流表A1减小
B.电压表V2示数增大,电流表A2减小
C.输电线上损耗功率增大
D.用户总功率与发电厂的输出功率的比值增大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虚线右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正方形金属框电阻为R,边长是L,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加速度a向右运动,自线框从左边界进入磁场时开始计时,t1时刻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外力大小为F,线框中电功率的瞬时值为P,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其中P-t图象为抛物线.则这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纸带,纸带上选取的连续三个点A、B、C,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A、B两点间的距离为S1,B、C两点间的距离为S2,交流电的周期为T,实验时:

(1)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自由落下的重锤密度要        (填“大”或“小”)一些.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测重锤的质量                (填“要”或“不要”).
(3)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的速度vB=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4)实验小组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以O为起点B为研究终点,计算结果是: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该实验中存在阻力作用,因此该组同学想到可以通过该实验测算平均阻力的大小.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值为g,重锤的质量为m,则该实验中存在的平均阻力大小f=             (结果用m,g,vB,S0,S1表示).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定某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a.某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d,如图所示,则d=________mm.②测量金属丝电阻Rx的电路图如图A所示,闭合电键S,先后将电压表右侧接线端P接a、b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下表所示.

该学生认真观察到两次测量中,电流表的读数几乎未变,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比较合理且较准确的金属丝电阻=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从系统误差角度分析,Rx的测量值与其真实值比较,____(填“>”、“=”或“<”).

b.另一同学找来一恒压电源,按图B的电路先后将接线端P分别接a处和b处,测得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该同学利用该数据可算出Rx的真实值为_____Ω.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它由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左右两侧的斜直管道PA与PB的倾角、高度、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管口A、B两处均用很小的光滑小圆弧管连接(管口处切线竖直),管口到底端的高度H1="0.4" m.中间“8”字型光滑细管道的圆半径R="10" cm(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并与两斜直管道的底端平滑连接.一质量m="0.5" kg的小滑块从管口 A的正上方H2="5" m处自由下落,滑块第一次到达“8”字型管道顶端时对轨道外侧Q点的压力大小为F="455" N.此后小滑块经“8”字型和PB管道运动到B处竖直向上飞出,然后又再次落回,如此反复.小滑块视为质点,忽略小滑块进入管口时因碰撞造成的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且取g="10" m/s2.求:

(1)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P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2)滑块第一次离开管口B后上升的高度;
(3)滑块能冲出槽口的次数.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颗粒.颗粒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颗粒缓慢通过小孔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U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I(加速距离极短,忽略此过程中重力的影响),再通过小孔O2射入匀强电场区域II,区域II中极板长度为l,极板间距为d.收集室的小孔O3与O1、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且到上下极板的距离相等.半径为r0的颗粒,其质量为m0、电量为q0,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集室.()试求:

(1)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
(2)半径为r的颗粒通过O2时的速率;
(3)落到区域II中的下极板上的颗粒半径.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太空大课堂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水滴呈现球形,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
B.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热量都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高压气体的体积很难进一步被压缩,原因是高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E.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A=p0,温度TA=T0,线段AB与V轴平行,BC的延长线过原点。求:

(i)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B
(ii)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iii)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pC和温度TC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0.5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2.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这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的传播速度为20m/s
C.从t=0到t =0.25s,波传播的距离为50cm
D.在t=0.10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E.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完成光路图后,由于没有量角器,借助圆规以O为圆心画圆,分别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C点。分别过A点、C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CD交NN′于B点、D点,用刻度尺量得AB=l0cm,CD =6cm,求:

(i)玻璃的折射率n;
(ii)光从这种玻璃进入空气时的临界角。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方程式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D.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E.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λ0,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会产生光电效应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质量为2m的小明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木箱相对于冰面的速度为v,接着木箱与右侧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反弹后被小明接住,求:

(i)推出木箱后小明和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ii)小明接住木箱后三者共同速度的大小。

来源:高三物理第十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