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酒糟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

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
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⑴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是          。
⑵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是              。
⑶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人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选用的试剂是: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
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 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            ;
(2) 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 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         。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
实 验 方 法
现 象 和 结 论
1
 
 
2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首先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                      ,仪器a的名称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氢气 C.食醋 D.牛奶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受热变为液体 B.熨斗通电后变热
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D.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 C.铁 D.氧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 B.Cu C.Fe D.Mg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市已于2006年完成了“管道煤气置换为天然气”的工程。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氮气 C.一氧化碳 D.氧气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2 C.+4 D.+2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为镁 B.质子数为12
C.元素符号为Mg D.核外电子数为24.31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线可用于制电缆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名称与符号相符合的是

A.氧元素O2 B.氯离子C1- C.碳酸钠NaCO3 D.金AU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SO3 + H2O ="=" H2SO4 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总数 B.元素种类 C.各元素化合价 D.原子种类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3CO2”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氧原子
③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构成
⑤相对分子质量为132    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8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 D.②⑥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76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的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催化净化装置能将有毒尾气全部吸收 B.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发生了变化
C.该过程不能说明CO具有可燃性 D.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 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
D.若X和Y的质量之和为10 g,则生成M和R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 g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滴加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灼烧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 和SO2。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 B.30% C.50% D.70%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天然气和   通常称为化石燃料。
(2)煤块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是为了使煤与空气   
(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园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造成酸雨的是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 B.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如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乙)净化雨水,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制备及燃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化
学反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所出现的物质中,共有    种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参加反应的甲烷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A、B实验中数据变化关系与对应图像相符的是   (填字母序号)。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反应后,所得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C中铁生锈的条件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和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设计如下图所示流程。

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是   ,步骤③使用的方法是   
(2)固体A的成分是   ,固体B的成分是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X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上述物质由C、O、Fe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 
成。已知甲是常见的灭火剂,甲的化学式是    
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上述物质由H、C、O、Fe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且只有一种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并将题目中“丙—乙”改为“丙→乙”。已知甲也可用于灭火,则甲的化学式是   。丙→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甲中可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3)丙中铜片上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湿衣晾干 C.瓷碗破碎 D.水果腐烂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NH3 D.H2SO4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

A.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中子数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红磷反应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8 B.50 C.88 D.126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CO2 、O2 、Si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 D.都含一个氧分子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蔗糖 D.味精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最好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用带火星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木条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液化汽泄漏时,我们常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可分成原子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由分子构成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6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空气 B.双氧水 C.水 D.二氧化碳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红磷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
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D.N60和N2混合后形成的是纯净物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U形管中是红色墨水,向试管中加入NaOH时,U型管中的红色墨水变化情况是

A.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B.a、b两端液面始终相平
C.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 D.无法判断液面变化情况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为21%的气体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两个氮原子   ;(4)三个水分子    ;(5)两个钠离子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图1                                      图2
(1)小刚为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2)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①乙醇是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②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净,其原理是               ;也可以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洗净,其原理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①物质A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②状态“④”时,物质A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现象: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                   ②                       。
(2)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解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免赠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化合物,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甲→乙,则甲:      ;乙:       (用化学式回答),甲→乙的反应类型是          。
(2)丙为固体,丁为气体,且丙→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如果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_____收集。
(3)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其验满的方法
是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上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是          (填序号)。为实现相应实验目的,该实验改进的方法是                           。
(3)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若实验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1/5,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两点)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
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1)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2)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氧气。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3)设计实验: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
 
有氧气生成
②取实验①静置后的上层清夜,              。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涉及的反应是
若需除去128克SO2 ,则需要多少克CO ?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mCO2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容器内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质量是多少?

来源: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