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一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练习卷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
A.金、银作为货币后,就不再是商品 |
B.金、银作为货币后,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
C.金、银天然具有货币的社会属性 |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
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70元,实际支付3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 B.流通手段 | C.价值尺度 | D.贮藏手段 |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地震后,各地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各地人民捐赠的物品( )
A.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 |
B.不是商品,因为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是没用于交换。 |
C.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
D.是商品,因为用于交换了。 |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下列对国家发行纸币的权限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
②国家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③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④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
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这说明,对商品生产者来说( )
A.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都得不到 |
B.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可同时得到 |
C.只有出让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 |
D.只有出让商品的价值,才能获得使用价值 |
对于纸币发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有权任意发行纸币 |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
C.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特殊商品 |
D.纸币发行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某国在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由于经济发展,货币量需增加20%。而这一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为13.2万亿元。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 )。
A.15% | B.10% | C.20% | D.6% |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假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_ 。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
B.2000、0.5、通货膨胀 |
C.2000、2、纸币升值 |
D.2000、0.5、购买力提高 |
2015年五一假期前,王某所在的企业给他发了2万工资,一家人决定趁五一假期去云南旅游,选择了标价为每人4000元的大理、丽江三日游,王某在地摊上花了60元买了几件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小饰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D.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
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2015年5月1日前后,各地车展争先恐后,给想买到实惠车的车主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车展市场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车展上,某款新车厂家标价13万元,王某用1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这款车,这里的“13万元”和“12万元”执行的货币职能一样吗?请简要说明。(4分)
(2)货币在执行这些职能时所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某校高一8班政治课上,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经济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
(2)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
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2015年4月22日,(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从新视角、新高度来深入交流探讨如何以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为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随着产业链建设的强化,各种隐性矛盾将浮出水面,需要面对并化解。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分析,2014-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表现在原料污染、造假、外源性风险加大、科普力度薄弱。其中,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结合材料运用揭开货币神秘面纱的知识分析企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