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作者认为,汉初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统一 B.鼓励开发 C.盐铁官营 D.抑制豪强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评论某场战争时指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 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场战争与下列战争形势图相符的是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材料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增强维新派的实力 B.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
C.减轻了变法的阻力 D.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

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拉图认为“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据此,他强调雅典社会

A.阶级矛盾尖锐 B.缺乏民主政治
C.消除等级差别 D.没有绝对平等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
C.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A.卢梭 B.康德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见下图),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A.《时代》杂志提倡个性自由
B.互联网取代传统交往方式
C.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
D.大众传媒控制信息时代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
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之中的“同”实质上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其中的“异”则指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世界各国如果只关注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则难免会矛盾重重;反之,只有“存大同、求小异”,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
儒家所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原则是为目标服务的,中国奉行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针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具体历史与现状,要和平共处,就必须求同存异;只有求同存异,方可和平共处”。
一条外交原则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范围。求同存异的
外交原则不但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摘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外交固然与国势、国力密切相关,并与军事、经济实力相辅相成,然而,外交终归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手段,外交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国有强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强而称其有;弱国有弱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弱而谓之无。
——摘自《评“弱国无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特点,分析“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提炼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至少两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