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小明根据图所示的甲、乙两电路图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时,闭合开关后,测得图甲中a处电流为0.2A,则b处电流为       ,c处电流为_________;测得图乙中a处电流为0.4A,b处电流为0.4A,则c处电流为_________.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海同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另一同学测量时,则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2)把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min。
(3)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出,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l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光具座上应放有凸透镜、光屏和蜡烛,       应放在其它两种器材之间;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蜡烛的位置应在透镜的            ;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变      ;如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在              的范围了。
(3)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若此时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像缩小了 D.像变暗了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请完成下列表中空缺的问题

实  验  报  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仪器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先把电流表连接在电路的a处,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图中的实物(笔划线不能交叉).闭合开关,测a处的电流;
②再将电流表接在b处,测b处电流;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16所
示的位置,请将其读数填在记录表
中.
③最后将电流表接在c处,测c处电流;
实验记录
a处的电流I a/A
b处的电流I b/A
c处的电流I c/A
0.3A
 
0.7A
实验结论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由地面送向太空的过程中,它的质量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存在了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需步行10min,则小华的家到学校 的路程最接近于 (  )

A.5m B.500m C.50m D.5000m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可以避免。
B.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错误。
C.只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三位同学,甲在4h内走了21.6km;乙在5s内走了15m;丙在3min内走了270m。他们运动的快慢是(   )

A.甲最快,乙最慢 B.乙最快,甲最慢
C.甲和丙一样快,但都比乙慢 D.甲、乙、丙一样快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ρ,对于这三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B.放铅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C.放铁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D.三只杯子中水面升高的高度相同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l04千克,则所需铝的质量是(   )(ρ=7.9×103kg/m3,ρ=2.7×103kg/m3

A.35.5kg B.54kg C.104kg D.l58kg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m
B.两只鸡蛋的质量约50 g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D.教室中课桌的高约80dm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实例,其中与声音传播条件有关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
D.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低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铝锅可以用来熔化锡
B.质量相等的纯水和酒精,酒精的体积较小
C.从熔点表中可知常温下水银为液态,海波为固态
D.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兰身高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她本人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m。若小兰向镜面移动时,她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         m/s。如图所示,我们使用汽枪射击时,要用准星和标尺的缺口瞄准目标,然后轻扣扳机,就能击中目标。其中的根据是利用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____; 相对于岸来说,小船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0 kg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kg,冰的体积为       m3。(ρ=0.9×103kg/m3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表是北京西—拉萨的T27次空调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试从这个表中求出:
T27次列车从北京西站到拉萨站总共需要运行       h;列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保留整数)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逐步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2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        次?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        kg?(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按30天计算)

来源: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
“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     调“1”音键弹奏的钢
丝振动的频率大。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的声音为0dB,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随着噪
声强度的增加而       .因此噪声被称作“                 。”      dB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           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城市的主要干道旁常设置一个指示装置。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跟着符号“dB”。这个装置的作用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音乐的波形。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
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

A.音响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语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   )

A.声音轻了 B.声音响了
C.声音没有变化 D.声音消失了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声消声原理                                                   (     )

A.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
B.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D.“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

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那句话不正确                                           (    )

A.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能形成次声波
B.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能形成次声波
C.次声波的频率低对人体有伤害作用
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但不容易绕过障碍物。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
C.大地——水——鱼 D.水——鱼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     )

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器材:
步骤: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
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
(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03年10月10日12:00,地点:初二(6)教室
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
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
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来源:2011年苏教版初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B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