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苍(qióng)古(shà)意(qiè)焚膏继(guǐ)
B.红(yīn)地(qiào)污(gòu)销声迹(nì)
C.陶(yě)据(jié)喷(bó)分道扬(biāo)
D.隔(mó)起(jué)聚(cuǎn) 探得珠(lí)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B.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对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受启发,不禁都鼓起掌来。
C.国庆长假,宝应亚细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赏风景,品小吃,其乐无穷。
D.2014年1月,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回忆录中猛烈批评奥巴马总统对阿富汗战争的态度,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B.“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这次中纪委清除“内鬼”,被视为向自我“开刀”、“刮骨疗毒”。
C.许多人还不明白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
D.“他人品好,工作态度好,”“最美司机”董洪年的搭档姜佳虎说:“开车这么多年来,没有一起事故。”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曾向外国记者表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B.扬州好人张志成勇救村民张秀兰的事迹传开后,被誉为新时期“最美农民”。
C.白鹿岛,位于一望无际的宝应湖中,为一狭长湖心岛,占地面积约300亩左右。
D.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漂亮朋友》等。
B.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孔乙己》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都出自《呐喊》,阿发、双喜这些个小伙伴让我们亲近,二十年后杨二嫂的变化让我们感慨。
C.《捕蛇者说》《黔之驴》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之手,前者表现他对民生的热切关注,后者表现他对人生的冷峻思考。
D.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第三单元四篇文章(kān)称经典作品,其表现风格(jiǒng)然不同。季羨林是学者,历经甘苦,诚恳平实;马吉尔·冯·奥赫是思维科学家,严谨缜密,丝丝入扣;罗家伦是教育家,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培根是哲学家,惜墨如金,言简意(gāi)。读后我们从(jí)取不少人生的智慧。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6)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强烈而隽永的情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词汇,采用以物示意的办法表达思想。请依据原著内容说说这个办法的不便之处。
专题学习就是要我们在阅读中进行“文化角色转换”,即联系已有知识,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新知识之中。请阅读李白《塞下曲》中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回答问题:
①假如你是物候学家从中读到什么?                                           
②假如你是诗人从中读到什么?                                               
某初中组织学生参与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在请你也参与到下列相关活动中来。
①阅读思考。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②活动设计。希望中学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活动。小明同学在台上正准备作题为“我的梦因追求而精彩”的演讲时,竟一时紧张而忘了演讲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诗歌。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②何:何其,多么。③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④暗虫:暗处的秋虫。⑤通夕:整晚,通宵。⑥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请品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中“逼”字的妙处。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
束氏狸狌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释】①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这里指猫。②啖:吃。③若:及,至于。④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束氏市肉啖之(            ) (2)南郭有士鼠(            )
(3)鼠其无他技(            )   (4)其足(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束氏日市肉啖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B.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逐层布板讫(《梵天寺木塔》)
C.啖肉故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狸狌奋掷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翻译下列句子。
(1)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能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⑤“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之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⑥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用勤学苦读的缘故。
⑦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⑧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喃?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⑨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⑩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⑾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⑿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⒀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选自《疯狂阅读》2014年第3期)
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细读短文第②至⑿段,完成下列表格。

三种“空喊读书”的人
改掉毛病的办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品析第⑧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
第⑤段引用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
徐立新
很小的时候,鲁尔便发现父亲走路时的样子与别人不同,总是一脚高一脚低,两条腿似乎不一样长。但父亲依旧是鲁尔的骄傲和榜样。他是一名技术人员,有不少科技发明。
②鲁尔上中学时,学校里开设了体育课。有很多项目,鲁尔都做不好。一次,在走平衡木时,其他同学都轻而易举地走过去了,鲁尔却始终不行,接连几次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③鲁尔难过极了。父亲知道后对他说:“对不起,都是爸爸的错,这是家族遗传,你爷爷、爸爸在平衡能力上都存在着天生缺陷。”
④“家族遗传?”鲁尔惊讶地看着父亲。“是的,不信你看我。”说着,父亲将一条长凳移到了鲁尔面前,然后站到上面开始走,刚走两步便掉了下来。
⑤“这可比我们学校的平衡木宽多了!”鲁尔觉得自己比父亲要棒。“是的,跟爷爷、爸爸相比,你已进步很多。我明天就去学校跟体育老师解释。”
⑥第二天,鲁尔经过操场时,意外听到体育老师在和另一位老师谈论自己:“鲁尔小时候曾是个脑瘫儿。”“您可别瞎说,脑瘫儿是智力低下的代名词。”“是他父亲亲口告诉我的……”
⑦脑瘫儿?智力低下?鲁尔无法相信,他疯狂地跑回家向父亲求证。
⑧“爸爸本来想隐瞒这一切,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父亲平静地说道,“不错,你小时候的确得过脑瘫,但只是轻度的,比爸爸小时候好多了。”
⑨“难道又是遗传?您别再想骗我了。”鲁尔大声地吼道。
⑩“是真的,难道你没有发现爸爸走路时总是一脚高一脚低吗?这是严重脑瘫留下来的典型后遗症,这么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
⑾直到此时,积聚在鲁尔心中多年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
⑿“但是,儿子你要记住,这种病的后遗症并不可怕。你看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比任何人差。”
⒀此后,鲁尔不再为自己曾是脑瘫儿而自卑,他深信自己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和爸爸一样。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鲁尔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⒁鲁尔32岁那年,父亲因脑溢血突然死亡。按照家乡的风俗,在火化前,作为儿子的鲁尔要亲手帮父亲换最后一次衣服和鞋袜。当鲁尔脱下父亲那双几乎是穿了大半辈子的皮鞋后,惊讶地发现:两只鞋的内部鞋底竟然不一样高,高的那只鞋内放着一层用厚厚鞋垫做成的内增高。
⒂鲁尔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无法相信,父亲为了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一高一低走路。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选自《环球人物》2014年第13期)
通读全文,说说标题“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小说讲究伏笔照应之妙,请仔细阅读小说,找出三处与文章开头划线的文字相照应的语句。
品析小说的语言。
(1)鲁尔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无法相信,父亲为了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一高一低走路。(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从父亲一高一低的步伐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位怎样的父亲?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滋养花草的有泥土,滋养鸟儿的有山林,滋养我们的有亲人、书本、社会……
请以“滋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宝应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