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3-02-10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5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后有千里马

B.

故/虽有名马

C.

将军岂/愿见之乎

D.

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乐不常有/鸣之不能通其意

B.

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

C.

才美不外/徐庶先主

D.

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

【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

【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

【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