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唐朝李益《喜见外弟①又言别》一诗,完成下面题目。十年离乱②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③,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④道,秋山又几重。【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指世事变化之大,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④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__________”;七、八句转入“___________”。(每空一词,2分)诗中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的诗句是:揣摩“秋山又几重”中“秋”字所包含的内容。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其形似菊,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它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2分)“由来不羡瓦松高”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 的特点。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
阅读岳飞的《小重山①》一词,完成小题。(6分 )昨夜寒蛩(蟋蟀)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①1141年,岳飞在率军北伐、连战连捷的有利形势下,接连收到了朝廷撤军的严令,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朝廷罢免了岳飞的军权,岳飞闲居家中,这首词即作于此时。(1)结合词的上片画线句,说说你对 “寒蛩不住鸣”的理解。(2分)(2)用自己的话描述“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展现的画面。(2分)(3)阅读全词,说说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诗歌《在山的那边》完成习题。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首诗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全诗共分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语把每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