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4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未知题型
  • 难度 中等
  • 浏览 8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阅读建立起四通入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久而久之,这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就会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因惯性思维而固步自封。

【材料三】

       人们阅读纸质书时,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是默不作声的、私人性的、静静的阅读,读者个体通过特定文本和世界产生某种意义的关联。阅读时眼睛在纸质页面黑色字体间有序地扫描,不断地在头脑中转换成特定的意义,这个解码过程不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和阐释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总是与思考密不可分。与印刷文本相对应的沉浸式阅读,专注单一文本,往往呈现为持续的、深度的阅读,阅读者对阅读中的单调状态有忍耐力。

       与纸质阅读不同,数字阅读的对象是电子文本,包括网络电子书、在线文本、数据库、网站等。电子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超文本”。与超文本相对应的数字阅读,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的浏览式阅读。其特征是读者可以从无数可能的通道进入,如文本的标题、主题词、人名、书名、事件等。各种可能的进出通道使得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部消失了,因而阅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呈现为短暂的、浮光掠影和不断转换焦点的阅读。从阅读功能来说,主要是捕捉多重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浏览诸多文献,所以并不专注于对信息的深度解释和理解。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阅读形式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书阅读,最低的是有声书阅读。

B.从阅读形式的时间占比看,各类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在缩小。

C.图书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

D.综合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图书用户读书渠道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2)借助问题提示,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解释“信息茧房”的意思。

Q1:生活中的“茧房”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Q2:材料中读者的信息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特点?

Q3: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性?

(3)根据【材料三】内容,补填表格。

阅读形式

阅读媒介

媒介特点

阅读特点

纸质阅读

印刷文本

单一文本

  

数字阅读

电子文本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语文学习倡导纸质阅读的合理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数字阅读建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