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 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用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镁被誉为“国防金属”,工业上通常用海水制取金属镁,有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吨试剂价格表:
试剂
NaOH
Ca(OH)2
价格(元/t)
3200
1200
工业生产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根据上表分析,最好选择方案 (填“一”或“二”).
(2)步骤②中加入试剂充分反应后的操作是 ;
(3)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MgCl2Mg+Cl2↑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种.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用F在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微热一段时间后,F中的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的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 .
(3)在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加热条件下,用熟石灰和氯化铵两种固体反应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黑色固体,H是金属单质,煅烧石灰石得到E;可用F与D配制波尔多液作农药,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称 ;
(2)物质A属于 (“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由F→G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0℃时,取18gKNO3和18gNaCl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5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充分溶解,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所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甲图中,a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或“=”)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要使乙图中的NaCl溶液恰好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 gNaCl固体。
(4)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实验步骤,先加水溶解,再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