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灯》中,父亲是一盏灯,陪伴小伟踏实前行。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灯”:
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可以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请以“ 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名著阅读实践活动。改一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童年生活和青年时代求学历程的小说集,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以及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向往之情。修改意见: 猜一猜。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传》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对一对。有人看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或《水浒传》有关内容对出下联。下联: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在人生的航程上,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朝看日东升,暮赏霞西落,夜观星斗移,梦伴明月行。在这风光(wú xiàn)的生命航程中,假如你累了,可以躺在蓝天下小憩 A 看行云流水,思人生(zhēn dì);循理想轨迹,鼓生命风帆。你就会信心倍增,你就会 B ,重新划动生命的(shuāng jiǎng),坚定不移地前进!根据拼音在田子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A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B处应填的成语是 。A.器宇轩昂 B. 蓄势待发 C.锐不可当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古人亦云“欲速则不达”,生活有时就得慢慢地。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慢慢地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菊有黄花》,完成习题。⑴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⑵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⑶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⑷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⑸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⑹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⑺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⑻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⑼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⑽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⑾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请简要阐释下面加点的语境义。⑴菊不朽,他不朽 ⑵那样放纵地挥霍美 请简要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答。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学会在过程中享受傅全章①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②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③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④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⑤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⑥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⑦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⑧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0期)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作者在第②段列举了不同人的种种想法,目的是什么?(4 分)作者在第⑦段列举了不同人在做事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乐趣,请你再根据文意补充一例。选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反,结合自己的阅读或成长体验,说说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链接材料】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景色在不断变幻,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这样,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就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收获”这朵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八下课文 刘心武《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