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
①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 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 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喜欢传统文化,当然是必要的。
③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还在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近 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然而,大潮之中,泥沙俱下,一方面,传统 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另一方面是推广者、教育者在具体操作中的偏误。
④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固然有教导人严于律己、敬亲尊师的一面,但也有 强调绝对服从、愚忠愚孝的一面。古诗词数量庞大,不知凡几,情怀高蹈、意境开阔的佳作 当然不少,但无病呻吟、闺阁艳情的作品就不适合孩子学习。传统民俗中,有很多老祖宗留 下来的讲究,但也有很多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学习”,流于哗众取宠和形式主 义,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重表而不重里,重仪式而轻内涵,有追 逐热点之心,无真诚教导之意,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形成风潮,但风潮,终有退去的时候。英语成了热门,大家 都拼命学英语;诗词火了,不少人又开始背诵诗词;更有甚者,国学热中,有人将国学与升 学挂起钩来,使它变成了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是功利 而短视的。
⑥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照搬照套,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真加以鉴别,在发展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 学习也不是一场“运动”,更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氛围,是 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
⑦唯其如此,才可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血脉中继续滔滔奔流。
⑧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已经下课,但传统文化的大课堂还在进行。希望它不仅是“第 一课”,也是日常课;不仅是“泛读课”,也是“精品课”;不仅是“课内课”,也是“生活课”。 它其实也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一门共同的课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宋詹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小学教育加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喜欢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
B.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C.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
D.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滔滔奔流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2)下列不属于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一些学校将传统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
B.没有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C.具体操作流于形式、哗众取宠,重表不重里。
D.对传统文化的学校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段引出论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
B.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大潮中,泥沙俱下。
C.第六、七段指出了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D.最后一段发出呼吁,提出了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