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4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66

文言文阅读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戾天者(代词,……的人)

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

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奇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文言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