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 ;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小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浓盐酸和浓氨水均是具有挥发性的无色液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1)图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2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B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环状白烟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中,为证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使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A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氧气并测定体积,需将上述A、B、C装置进行组装,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 → →b;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 (4)将产生的氧气分别通入D、E装置中,观察到D中的白磷 ,E中的白磷 ;这一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必备的条件是 。
实验室里既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气,也可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 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3)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4)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用 法,你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 。 (5)如图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
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在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
实验探究氢气遇到氧气发生爆炸的条件: ①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17) ;在实验室中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18) ;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以利用下列 (19) (选填“甲”或“乙”)装置; ②利用丙装置将氢气、氧气混合气体收集起来,可以观察 (20) 数量,通过活塞控制两者气体的比例关系,利用一次性保鲜袋收集混合气体,然后直接点燃保鲜袋。 ③实验共四次,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
由此可见氢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除要达到燃烧的三个条件外,还和 (21)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