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进。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 造句: 。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瑕疵和真实杜玮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大型晚会上那些对口型的假唱,沙哑的歌声却显出了几分可爱,只因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瑕”依然是以“玉”为部首的原因:即使是美中的不足,也是美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价值的鉴定书。因为有了点点瑕疵,我们才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份憧憬和希冀。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②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下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这么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却徘徊在悲喜之间。看喜剧的人希望用虚拟的欢乐蔽翳心中的裂纹,而看悲剧的人更希望感受那一种失去,然后回到现实中重新审视自己心灵上裂纹的宽度。因此,我们发现,有了不足,我们才会努力缝合缝隙;珍惜拥有,我们才不会让一道小的瑕疵放大进而占据整个视野。功利地讲,生活中的瑕疵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真实。③一位先哲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一个祸福相依的观念。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知道完美的事物自己可能是无福消受的,知道生活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自己捡着,得到好处时一般总要留一席不完美之地,碰到瑕疵,心理上反倒会舒坦一些。唯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容不得任何瑕疵而追求完美,却往往使得心态失衡,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作弄自己罢了。这正如古人所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因此,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④人们口中最长念叨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颇有哲理的口号,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的态度。正是不满足于昨天的那道瑕疵,才会有今天的“更好”;当明天发现今日的瑕疵虽然短了半截,但依然存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新一轮的进取——就这样不断地向完美迈进,即便触及不了完美,但却使人们向着完美无限地接近。可以这样说, 。⑤生活因瑕疵而真实,生活也因真实而美好。 (文章有删改)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文章开头先举一个演唱会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请给本文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完整。(2分)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议论的话,谈谈你理解的“瑕疵”。(不少于80字)(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乙】王羲之尝在蕺山①见一老姥②,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①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②老姥(mǔ):老年妇女。③王右军:指王羲之用原文回答:甲文中曹刿论述“齐师败绩”时没有立刻追击的原因的句“ ”;乙文中王羲之对老姥贪心做法的回应是“ ”。(2分)解释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1)公将鼓之 鼓:(2)遂逐齐师 逐:(3)既克,公问其故 既:(4)姥初有愠色 愠: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文言文刻画人物的时候,笔墨虽然极为简省,但意蕴往往很丰富。请参照示例,说说庄公这个人物的特点。(3分)示例:乙文中的老姥,王羲之给她写扇子时“有愠色”,等扇子卖了大价钱,“又持扇来”,这些细节,显示了她的无知和贪心。甲文中的庄公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4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本诗中,点明季节的一句是“ ”;表达战乱中渴盼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下面两个人物都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请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甲】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乙】担心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他就掇条凳子坐在店中两个时辰,以拖延时间让金氏父女远走他乡。【甲】是 ;【乙】是 。
阅读下面新闻,给它拟写一个标题。(2分)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它将取代旧的《语文课程标准》, 并在今年秋季新学年正式启用。“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突出强调“语文素养”,涵盖面要更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也包括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