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生物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814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       (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         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              ,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             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               类药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