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知心姐姐信箱最近收到了一封信,大致内容如下:我叫李静,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成绩较好。中考临近同学们不断向我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为了不浪费时间,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婉言拒绝了他们。现在渐渐感觉同学们都疏远了,老师也教育我,说我不团结同学,不懂得合作。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请您帮帮我。请根据信件内容,帮知心姐姐回信。(列出2点即可)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今年74岁的张纪清老人,从1987年就用署名“炎黄”捐款,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1)从张纪清的朴实回答中,你感悟到他的哪些崇高品格?好心人“炎黄”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的颁奖词:“……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2)这里的“一脉香火”指的是什么?“为我们点燃”体现了什么?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市民素质。郑州市自2000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市民锁定目标,真抓实干,15年如一日,铸就了一条文明城市建设的康庄大道,使郑州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环境优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郑州都市区展现在人们眼前。继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后,2015年2月郑州市再次蝉联这一荣誉称号。据此,你校团委以“点赞郑州增辉郑州”为主题在全校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点赞郑州:写出郑州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温馨提示:成果可以是某种现象,也可以是典型的人或事。两方面即可,4分)(2)增辉郑州:谈谈你准备如何以实际行动为文明郑州贡献力量。(两方面即可,4分)
中国和日本有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友好是主流。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了杨靖宇、张自忠、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等一大批抗日英雄,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举行包括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据悉,你校学生会和团委正在联合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弘扬抗战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你写出能反映抗战精神基本内涵的关键词。(写出四个即可,4分)(2)请你谈谈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有何现实意义。(两方面即可,4分)(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两方面即可,4分)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在亚非欧大洲的版图上延伸,诉说着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为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国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赋于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连接着“中国梦”与“世界梦”,从2013年提出,经过2014年的酝酿与谋划,2015年进入务实推进阶段,已经得到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中,河南是沿线重要省份,具有区位、交通、市场、产业、文化等综合优势。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指出,河南省发展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驼铃声远,宏图再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必须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雄浑瑰丽的“一带一路”交响乐中奏响时代强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提出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说明了什么?(两方面即可,4分)(2)在下表中任选三方面简述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他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材料二: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战场,为保证工程如期贯通,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顾全大局,先后筹措和撬入资金数十亿元,关停并转污染企业801家,移民22万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方面即可,6分)(2)结合材料二和图示,说明河南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两方面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