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56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三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   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2)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