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时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1) 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 (3)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 探究二:近代探索篇 (1)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 (2)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探究三:现代复兴篇 (1) 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目前,“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一例?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 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
(广西玉林防城港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要求。 材料:丞相王绾等进言说:“①诸侯刚被击败,②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③请立皇子们为王,④希望皇上批准。” 廷尉李斯议论道:“⑤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⑥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⑦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⑧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史记》
说明:(2)、(3)每空只能填一个序号,多填、错填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