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颜回好学》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tòng)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哀痛之至 ④鲁哀公:鲁国国君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与朱元思书》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点词的意义。⑴ 略无阙处 阙: ⑵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⑶ 沿溯阻绝 沿: ⑷ 属引凄异 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请将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概括于成龙的性格特点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1) 阡陌交通 阡陌: (2)便要还家 要: (3) 余人各复延其家 延: (4) 便扶向路 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通过虚拟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 ④怡然自乐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