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选择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19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悲泣)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人们的这种心理(反映/反应)。“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渐次乍暖还寒 B.缅怀妇儒皆知
C.赋予凄凄切切 D.加剧温情脉脉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逝悲戚反应
B.流逝悲泣反映
C.流失悲戚反映
D.流失悲泣反应

下列诗句中的“雨”和材料中的“清明雨”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A.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B.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