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①我们与父母之间渐渐有了距离。我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父母往往不喜欢、不理解,甚至会说我们幼稚;②而我们对父母的管教会觉得厌烦,甚至顶撞父母,与父母“对着干”。请结合课文内容回答:(1)以上①、②分别属于什么现象?解决①这种现象的最好方式是什么?(2)请你为解决②问题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升入初中后的小明最近遇到了以下问题:1.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元旦晚会的事,他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但又怕说出来被大家取笑。2.他和同学约好星期天出去玩,但妈妈说现在外面坏人多,不让小明出去。3.最近小明发现前排女生的形象最近老师出现在脑海中,以至于上课经常走神。(1)小明的生活遇到了哪些烦恼?(2)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能消除烦恼吗?
某中学初一的学生小林在学校除了上课听讲,课余时间几乎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既不愿出去活动,也不愿与同学交流。即使在家里,小林也与父母交流极少。其实小林也很想交朋友,但是与别人交往时显得拘谨甚至尴尬,对人怀有很深的戒备。根据上述事例,请你回答:(1)小林这种心理属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有什么危害?(2)假如你是小林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帮助她?
情景一:张强上初中后,因为功课难度加深,爸爸妈妈不再帮他检查作业,也不陪她复习功课,结果他学习时六神无主,学习成绩直线下滑。(1)请帮助张强找出“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的原因,并给一条合理的建议。情景二:别人很快就能做完作业,而王刚总要花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于是王刚开始模仿同学的学习方法,结果越学越糟。(2)王刚该怎么办,请你帮他分析。情景三:进入初中后,面对初中那么多门功课,唐涛经常是做着这门作业又想着别的科目,结果哪门功课都没有做好,唐涛觉得很乱,却不知从何做起。(3)你觉得唐涛的问题在哪里?他应该怎么办呢?
初四、三班的小林同学关注时事要闻,喜欢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以下是他看到的几则新闻,请你和他一起探究:材料一:2014年3月5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肩负着人民嘱托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共谋发展大计。大会审议并推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材料二:“十二五”规划为提高百姓收入,提出两个提高的目标,即“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总量为13.7亿,近十年我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十二五”规划为提高百姓收入,提出“两个提高”的目的是什么?为实现“两个提高”的目标,在收入分配中我们的制度依据是什么?(3)针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请你谈谈教育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初四、二班同学的“共走致富路”网上调查和实践感悟的部分内容:材料一:[网上调查[2014年9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500强企业榜单显示,排名前37位的企业全为国企,排名38位的苏宁控股集团为排名最靠前的私营企业。其中共有国有企业300家,纳税额为34657.1亿元,共有民营企业200家,纳税额为4192.7亿元。国有企业以65.35%的收入份额贡献了81.95%的纳税份额,是民营企业的2.41倍。材料二:[实践感悟]暑假里和同学们到某山区参加夏令营活动,拜访农户时发现有的家庭生活条件较差,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的感觉。想起前几天在新闻中听到政府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的承诺,心里充满了热切的期盼。(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坚持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材料中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属于哪种经济形式?它们分别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作用?(2)请你至少从四个方面,就“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