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而称“商鞅”。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 |
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 |
C.何不归十五都归:回归,回到。 |
D.弗受,遂内秦内:通“纳”,接纳,收容。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是: ( )
①反古者不可非。
②“法之不行,自下犯之。”将法太子。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⑤宠秦国之教。
⑥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存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
B.变法初期遇到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先前反对变法的天子、诸侯、平民都改变了态度,对产商鞅表示嘉许、祝贺、满意。 |
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处境危险,孝公一死,祸即及身,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
D.孝公死,太子即位,于是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之法反使自已陷入困境,没有办法他只好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