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94年征途漫漫,94年荣耀辉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会议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2)请从“当家作主”、“民主科学”、“自强求富”、“开天辟地”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分别填写在年代尺上方的相应长方框内。(2分) (3)A、B两处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A处是 会议;(1分)该会议最重要的意义是 (1分)。 B处会议召开地点是 ,在本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 (4)“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它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二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仍然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1)请回答促使该局面形成的人物是谁?列举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贡献(三点)。 材料二: 以达赖为首的分裂主义势力策划、煽动、制造的“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妄图达到分裂国家、实现西藏独立的目的。其罪恶行径,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清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此措施反映了该阶段的什么特征?(3)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港、澳已经回归,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4)结合材料和现实,请你说一说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引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南方讲话材料四: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中共十七大报告(1)材料一中列宁采用“围攻的方法”指什么政策?(1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其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三,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1分)(4)材料四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新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四: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台湾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材料五: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请举一例说明。 (1分) (2)材料二“甲午败于日本”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记载的是什么事件?(1分) (4)材料四中的两张图片发生在哪一年?(1分)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当今中日关系?(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l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发言 材料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期?(1分)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