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⑴伏尸百万 ⑵故不错意也 ⑶非士之怒也 ⑷长跪而谢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⑴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唐雎和秦王的斗争方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共17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①谓为信然 ( ) ②此人可就见 (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凡三往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乙文中与甲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 ,“一对”指的是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两个即可)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练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文选自《 》,他是 朝的著名诗人。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解释加点的字。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②便要还家 。翻译句子。①林尽水源 ;②豁然开朗 。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解释词语①妻子:古义 ;今义 。②绝境:古义 ;今义 。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太丘舍去 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太 丘 舍 去 (2)去 后 乃 至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2分)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