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课内文言文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裴琰之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供研墨点笔。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④于干隧⑤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不说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故不错意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而唐雎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