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
下表格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