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59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男人的战争
周海亮
①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平房里。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棚。他把她接进来,添置些锅碗瓢盆,两个人便开始了共同生活。他们在房子的四周围起了栅栏,在屋后种了樱桃树和蔬菜。于是夏天,坐在屋子里,竟也能闻见若有若无的清香了。
②可是到了冬天,房间立刻变得阴冷无比。他费了很大的劲儿,终于搞来了一个煤球炉。当淡蓝的炉火升起,他和她,便觉得暖意融融。
③煤球炉晚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像个打着盹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来,两次,或者三次,察看他的煤球炉,抽上一支烟,再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然后继续睡去。妻子说,你晚上总起来干嘛?怕别人偷了你的破炉子?他嘿嘿笑,露着尴尬的表情。晚上却依然起来,察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
④儿子懂些事的时候,也对他的举动不解。他告诉儿子,煤炉封不好的话,会中毒呢.儿子把他的话告诉妈妈,两个人不以为然。他嘿嘿得地笑,抽根烟。他眯起的眼睛里透过一个巨大的圆圈,注视着这对快活的母子。他的目光,柔情似水。每天晚上他仍然起来察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他的煤球炉在冬天从来没有熄灭过。他认为那是家里的太阳。
⑤儿子长大了,去很远的城市读书,在很远的城市工作,又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元旦的前几天,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接他和妈妈去那个城市住些日子。儿子说那里天气很好,房间里也通了暖气,很暖和,很舒服。
⑥那几天他正好有些琐事,便让妻子一个人先去了。后来他得了重感冒,便打消了去儿子那里住些日子的念头。过几天儿子再一次打电话过来,说就来住几天吧。他说今年还是算了,明年再说吧。那天儿子在电话里劝了他半个多小时,还是没能将他说动。放下电话的时候,他听出儿子的声音有点恼。
⑦儿子决定亲自接父亲过去。儿子下了火车,天刚刚亮。儿子敲父亲的门,很久才敲开。他穿着睡衣,睡眼朦胧中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屋子里寒冷无比。那个煤球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熄灭,冷得似南极的一块坚冰。儿子问,炉子怎么灭了呢?灭了吗?他看看,果然。“晚上没封好吧。”他说。不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察看两三次吗?儿子的话随口而出,他知道那是父亲的习惯。“好几天没起来了。”他说,“自从你妈去你那儿后,我晚上就没起来过。三十年来,还就这几天,睡了个踏实觉。”脸上竟露出孩子般得意的神情。
⑧儿子的心颤抖了。他突然觉得面前头发花白身体伛偻的爸爸,就像一名战士。只为保护自己的妻儿,竟默默地和一个破旧的煤球炉,战斗了30年。
文中男人的战争具体指什么?
                                                                               
第③段划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对父亲的描写。
                                                                                  
作者把父亲比作“一名战士”,把课题写为“男人的战争”,这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下面对小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反复出现父亲夜里起来察看煤球炉“两次”“三次”,这是运用渲染的手法,突出父亲为了妻儿长年累月、不辞辛苦、默默地付出的行为。
B.第⑥段写父亲得了重感冒,打消了去儿子那里的念头,这一描写表现了父亲总是默默地关心家人,一心为家人着想的品质。
C.第⑦段中儿子敲父亲的门,父亲很久才开门,说明父亲睡得很沉,很踏实,因为他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D.文章结尾“儿子的心颤抖了”,表明他终于明白了父亲30年的战斗都是为了他们母子俩,因而被深深地触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男人的战争周海亮①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