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比上年
|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
比上年
|
1966
|
2 534
|
+17.3%
|
558.7
|
+24.4%
|
1967
|
2 104.5
|
近-10%
|
419.4
|
-25%
|
1968
|
2 015.3
|
-4.2%
|
361.3
|
-13.9%
|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尝试”率先在哪些地方进行? 在怎样的背景下“尝试”变革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