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60年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二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1)材料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社会主义的车往前拉还是往后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18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远,“中国改革第一村”由此诞生。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讲述改革开放30年材料二 [现象与本质]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在这种经营方式下,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只不过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它和过去小私有的个体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混同。 ——1983年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材料三 [昨天与今天]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此后,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是偶然还是必然?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2)试比较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模式的异同。(6分)(3)同样是开放上海,近代与当代的做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试分析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重点的自身优势。(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有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个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列举世界范围内近代以来至少二个史实来论证这一核心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主要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5分)(3)马汉所谓“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主要指什么?西方国家由此得到的益处又有哪些?(4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4分)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7分)(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3分)(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7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节录)材料二 第13条 联盟确立下列目标: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材料三 日本首相小泉在发言中几乎通篇都是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提出,“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他在后面干脆点明:“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日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日报》2004年9月30日材料四 中国一向重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与不结盟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包括不结盟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安全、发展和繁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推动多边主义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欧洲一体化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956——1972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根据材料三归纳其经济大国地位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共同原因。(3)以上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请简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