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建海《天朝的崩溃》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4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4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3分)。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请回答:(1)由图一你一定联想到近代中国的相关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于哪一年爆发?(2)图一这一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3)与图二相关的会议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4)与图二相关的是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多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