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1)伦敦曾被称为“雾都”。结合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说明伦敦成为“雾都”的主要原因?(2)“电灯的发明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电灯是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发明的,他是谁?培育出“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谁?(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你认为哪一发明与你的生活和学习联系比较密切?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一:以下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在三国的重大事件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材料三:下面是反映19世纪后半期日本社会面貌的几幅图片。(1)根据所学史实,填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2)指出材料二中英、法、美三国实现“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的具体体现?(3)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和图3所示 信息判断,它们分别反映了日本在当时采取的哪三项具体改革措施?(4)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梦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梦”。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梦想之旅”。 材料一 200多年前,美国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获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如今200年过去了,美国人民仍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合众国而努力着。而美国在过去200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与共。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6日胜选演讲 (1)材料一中“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指的是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试列举一位“建国先祖”。 (2)列举20世纪30年代美国战胜“萧条”的具体事例。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建国精神” 集中体现在哪一文件中? 材料二 欧洲梦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文化多样性而非同化为一,生活质量而非只是财富积累,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深度游戏而非单调的持续劳作,普遍人权及自然界的权利而非只突出财产权,全球合作而非单边主义的霸权实践。 ----- (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4)据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历史上首先“突出财产权”的是哪一文件? (5)为“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欧洲于1967年成立了哪一组织? 材料三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摘自习近平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的讲话 (6)近代以来,各阶层不断探寻着自已的“中国梦”,请你列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各自的探索事件一例。 (7)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单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中国梦”。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世界面貌,影响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请你列举中国古代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变的科技成就两项。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① ② ③ ④ (2)指出材料二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序号答题) (3)材料二中①②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曾经的“雾都”伦敦 如今我们身边的“雾霾” (4)材料三中的“雾霾”,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 (5)为减少“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6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演讲时声称,“印度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日本与中国则经海洋接触。然而,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1)材料中“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请你举出古代史上中日、中印友好史实各一例加以驳斥。材料二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2)一战前,英、德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组建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3)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哪场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4)你认为造成目前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3分)(3)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