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谢薖①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 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①陈与义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②祝圣时。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注:①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正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②齿豁头童:形容人衰老的容态。颔联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最后一句中的“悲”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②人, 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③劳远梦, 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 积雨浮舟减石鳞④。便合与官充水手, 此生何止略知津⑤?【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⑤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1)颔联中的“惶恐”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诗《 》,此诗中包含地名“惶恐”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首联对比极富特色,请赏析。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1)这首诗前两句是如何表现“兰陵酒”之 “美”的,请简要分析。(2)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李白在此诗中却一反常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第一首诗紧扣“闻”字来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第二首诗中的“梅花”不是实指“梅花”,而是指曲牌名《梅花落》。据此,请简要赏析第四句的艺术技巧。(3)两首诗都写了闻笛,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