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2分)
《赵孟頫过扬州》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为赞美明月楼。【文化常识】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赵子昂过扬 ②出纸笔求作 ③援笔书云 ④喜甚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
本文中提到的“春题”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要求上下对仗。文中引用赵孟頫写的对联时出现了差错,请根据对仗知识加以改正,使之更合对联的要求。原文:“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 改为: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④之辂车⑤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⑥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⑦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注释】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⑥趣:同“促”,赶快。 ⑦临:治理,管理。解释下列加点字。(1)晏子对曰 (2)臣得暖衣饱食 (3)公不说 (4)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②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③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④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②诮(qiào):责备。③责:通“债”,外债。④端:故意。下列句中的“之”与“拔剑而刺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扶而道苦之( ) ②是必夫奇鬼也( ) ③我固尝闻之矣( ) ④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翻译句子。①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②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李生论善学》(节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③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④走。居五日,李生故⑤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⑥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⑦自厌⑧,盍⑨改之乎?不然,迨⑩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⑾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⑿。”[注]①或:有人。 ②志:记,记住。 ③但:只。 ④还:同“旋”,转身。 ⑤故:特意。 ⑥冀:希望。 ⑦逾:超过。 ⑧厌:满足。 ⑨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⑩迨(dài):等到。 ⑾谢:道歉。 ⑿铭之坐右:把它当作座右铭。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生不说 ( ) ②吾悉能志之 ( )③王生益愠 ( ) ④善学者不耻下问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夫 善 学 者 不 耻 下 问翻译下列句子。(1)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这篇短文中,李生认为“善学者”应具备哪些特点(用原文词句回答)?
阅读《九方皋相马》,完成后面小题。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秦穆公谓伯乐曰( ) ②使行求马( )③穆公不说( ) ④果天下之马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得其精而忘其粗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臣 之 子 皆 下 才 也。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1)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九方皋相马技术高超,能够识别千里马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