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别样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一株株枣树,郁达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静、悲凉;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陆蠡发现的,是生的欢喜,是向往光明的自由的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注意规范书写,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谚语)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根据上述两段话的含义, 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在乡下,你会看到各种树,低矮的桃李开出繁花,结出甜美的果实;高大的松、椿,笔挺正直,长得慢,终能参天,成为栋梁;而柔顺的杨柳,婀娜多姿,成为风景。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与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与含意;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聪慧。”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诸葛孔明说:“非学无以广才。”民谚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中国农民说:“三代不读书,犹如一圈猪。” 有人说:“读书是与高贵的灵魂促膝交谈,与智者进行深层的精神对话。” 有人说:“读书能让人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 无论伟人还是草民,都站在不同角度,用自身体会或当时的社会背景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要求:请以“读书使人明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颏儿”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醪糟”等专有名词;既有“纵横捭阖”等成语典故,又有“捯饬”等方言俚语。最终,杭州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擅长数理化的陆佳蕾猜写出了“婉娈”一词,夺得个人第一名。这段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婴儿出生时候,小手总是攥得紧紧地,似乎要抓点什么;老人去世的时候,双手就自然放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撒手人寰”吧。这一“抓”一“放”之间,值得我们思考……这则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题目;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