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1)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坐失良机:自食其果:(2)二战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论断?(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盛大开幕,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九年级(8)班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两方面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3分) (2)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举出一例“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巴西皇帝佩德罗拨通了刚刚问世的电话。双重电报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世博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凤凰网《走进世博会》 (3)1876年世博会上中美两国展品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4)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材料四:下图 (5)图中反映出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哪种清洁能源?它体现了什么设计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45年8月6日早晨,保罗.蒂贝茨一行乘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广岛在顷刻间成为废墟,数万人当场死亡。3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又有数万人当场丧生。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他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材料三:爱因斯坦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请回答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2)原子弹是二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新式武器。请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3)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运用说说“人们对于科学成就肤浅的理解”是什么?(4)你认为要真正“认识科学的深刻内涵”,人类应该树立什么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塔得地区水兵叛乱,甚至提出“不要布尔什维克”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方法。”材料二: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请回答问题:(1) 根据材料,说说列宁和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2) 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是他们采取的什么政策?其特点分别是什么?(3) 苏美经济政策的转变带来了什么共同的效果?(4) 上述政策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2 他在前往哈密的时候,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新疆的决心。 材料3 (他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材料4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请回答: (1)上述言行分别出自谁? (2)他们具有的相同的情感特征是什么? (3)他们的事迹都很感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谁的什么事迹? (4)你还知道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过程中有什么人可以和上述四人相提并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