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0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卫王逼于宇文护,谋与平诛之。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日:“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卫王侍读释褐:担任官职.
B.遣平驰驿往代之驰驿:兼程而进。
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大戏:大玩游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平颇有才干,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
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王逼于宇文护,谋与平诛之。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
(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