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欧史学家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的图案应该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 (2)简要说明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2007年该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有人说,该组织的扩大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请简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什么? (4)中国应该怎样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3)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见下图。 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新中国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积极外交活动对新中国和平建设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材料二: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材料二: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这种办法被称为什么?(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他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叫什么?(4)他用什么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