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听物理老师讲过“干电池内部其实是有电阻的,分析电路时可以把干电池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在老师指导下,小明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节干电池内部的电阻。(1)按照图乙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端;(2)根据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绘出U—I图象如图丙所示,当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时电压表示数U=_______V;(3)根据实验数据求得这节干电池内部电阻r=_______Ω。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试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小红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甲中,盖在烧杯上的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2)同学们在试验中观察到了气泡如图丙、丁的两种情形,图 能反映水在沸腾时的情形; (3)从乙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液体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若本小组测得的沸点是准确的,什么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小于/大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收/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看到的现象是 ; (5)由图乙可知,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的长,其原因是 .
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选择隔声材料是关键,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 表一
表二
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 (5)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如图甲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虚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3)如图甲所示,眼睛从右向左沿易拉罐的中心线看过去,将蜡烛向左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左/右)移动,将蜡烛向上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 (4)本实验中为了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可采取的办法是: ,由此也可以看出像的大小与 有关; (5)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如图乙所示,B是可移动的卡片,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向水平移动B,观察像的变化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孔的 (大小/形状)对像的影响.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该实验表明 .
小东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时间为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