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348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以“孝”“廉”为重要标准,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 “廉”是指清廉勤政。“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互动百科》
材料二    唐代的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百度百科》
材料三   “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稿》
材料四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埃德蒙·伯克(英国近代政治家)
(1)根据材料一、二,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以及对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
(3)联系上述材料,如何理解埃德蒙·伯克的名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