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严恺:浩瀚大海识英雄
严恺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于1912年8月10日生于天津,7岁丧父,11岁又失去母亲,幼时的不幸,并没有成为包袱而使他沉沦下去,反而培养了他自强自立的倔强性格。1935年,他大学毕业后留学荷兰,留学期间,他不在乎一些人的轻视和白眼,在荷兰著名水工专家布鲁克曼教授指导下,顽强地攻读水利工程和海岸工程专业,初步掌握了荷兰围海工程方面的技术。1938年底他取得了土木工程师学位后,毅然回国。从此便与我国的长江大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40年代,严恺在云南工作,跑遍云南省勘察可供开发的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弥勒县的竹园坝工程当即得到实施,发挥了效益。他参加钱塘江海塘工程的设计工作,首创了一种斜坡式海塘,替代了传统的岸壁式直墙海塘,至今仍屹立于杭州湾北岸。
严恺自1958年起承担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天津新港回淤研究”,为解决天津新港严重回淤、建成深水大港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的研究工作的新领域,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科学技术一直居于国际先进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任命为长江口整治研究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研究长江口航道改善问题。70年代,他参加了我国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指导与重要技术攻关工作。葛洲坝建成以后,严恺又参与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论证。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他应邀出席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被聘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顾问。
严恺不仅是水利基础建设的实践者,还是一位管理有方的教育家和领导者。
早在1943年北上参加治理黄河水利工程时,他就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历届学生参加黄河堵口工程的设计、施工。这种突出黄河特色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河大水利系、土木工程系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
1952年严恺教授受命自上海交大来到清凉山山脚,创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他身先士卒,披荆斩棘,在草棚搭建的校舍中给学生上课,在新辟的简陋的运动场上与学生一起参加全校运动会竞走项目。严老以身作则、严谨踏实,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始便有口皆碑。
在学校里,严恺一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80年代初期,他指导过一名研究生。这个研究生在学习方面不求甚解,偷工减料,数据搜集比较马虎,所写的论文经严恺多次审查并责令修改,始终不能符合质量要求,最终没有取得硕士学位。而严恺在指导一名认真刻苦的博士生时,却打破门户之见,派这个博士生到丹麦大学去,接受国外同行的指导,共同完成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
严恺倾注毕生心血主编了一部引起海岸工程界巨大反响的学术专著《中国海岸工程》,获得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而他几十年倔强正直、治学严谨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谁能缚住大海狂龙,保我海堤岿然不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相关链接
①严恺教授最痛恨公款吃喝,这样的事如果碰到了严恺教授,必然要碰一鼻子灰,轻者落个自讨没趣的尴尬下场,重者必遭先生当头棒喝。
②熟悉严老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件老羊皮布面旧大衣,还有一块形影不离的旧怀表。大衣是他从荷兰留学回国,参加黄河中上游地形测量时御寒穿的,他一直舍不得丢。而他的旧怀表,也是在欧洲学习时买的。每次主持会议,严老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怀表从身上取下,放到自己桌子前,以便严格掌握时间。
③1982年,华东水利学院30周年校庆,严老挥毫写下华东水利学院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严老亲手拟就的,不仅是河海大学的校训,更是他的座右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严恺求学期间曾遭遇轻视和白眼,但并未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完全掌握了围海工程方面的技术后毅然回国。 |
B.青少年时期的不幸遭遇培养了严恺自强自立的倔强性格,顽强学习使得他中西学养交融、专业素养深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贡献卓著。 |
C.严恺首创了一种斜坡式海塘,主持天津新港回淤研究,又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工作。 |
D.严恺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治学严谨的一面,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优秀人才的爱护之情。 |
E.严恺刚直不阿、治学严谨的人生经历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的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学术专著《中国海岸工程》的价值。
(2)严恺在哪些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成绩?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作为教育家,严恺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严恺是“浩瀚大海”里的“英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