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艺术眼光就是能够不去思考作品与别的东西是否有相似性,而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相似性是一个知识的要求。
为什么总看不到作品已经是个东西,而要看成是个影子?总想对照着某种东西去看,这种坏的眼光甚至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搞得艺术家刻意去寻找一些古怪的观念和变态的心理来表现。其实表现什么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关键是作品的做法。艺术家当然应该能够把芝麻粒大的事情和划时代的事情都同样写成艺术作品。
确实有许多人不会看作品,就拿文学作品来说(以文学为例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至少能够看懂文学作品),作家在构成一个作品时会使用各种手法,一般人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其实手法是一个作品的存在本身,它决定了这个作品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如果我们把故事或情节误以为是“存在”,就会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把作家千方百计构造出来的存在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这样,作品就不存在了。假如不管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阅读,还需要什么样的创作?反正无论作品怎样构成,它都要被看成别的样子,那么,随便怎么写作都无所谓了。以一种简单的手法为例,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现在很可能会有一些人悄悄在心里把它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去理解。更别提那些复杂的手法。假如一样一样的都还原回去了,剩下的当然不是作品,而只不过是故事了。
别说看作品,许多人甚至连看一棵树都不会看。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这是娱乐,是社戏,不是艺术。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和一般的想法相反,真正的艺术最讨厌自我。如果不是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能够让作品横行霸道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就差不多有了艺术感觉。想象我们真的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说一个不同时空概念的世界或者一个由不同物质构成的世界——我们会去批评它吗?会抱怨它的天空是黄色的、有3 个月亮、树都长得跟刺球似的吗?不会的,不同寻常的感觉让我们忙不过来,那些新的感觉改写了我们的感觉方式。不管是聪明人还是蠢人,其“基因图”有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即使人与低级生物的基因图也是大部分相似,而却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科学上它们是相似的,但在生活中在感觉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听到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有人解释为什么不看电视剧时说:许多电视剧跟周围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如果把那些无聊的事情再看一遍,岂不是跟受“二茬罪”似的?
根据作者的看法,下列属于“坏眼光”的一项是 ( )
A.我们应该知道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个东西,而不是表现着别的东西的东西。 |
B.艺术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因而我们要看到它与生活的相似之处。 |
C.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看到作品所制造的世界的“别样性”。 |
D.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某作品表现了某种观念或心理才说它是有意义的。 |
不属于“许多人不会看作品”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欣赏者看到的是故事或者情节,以为手法是辅助的,它不能决定作品的独特性。 |
B.欣赏者以看实际事物的方式将作品内容还原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的存在。 |
C.欣赏某部作品不能认为什么样的解读或解构都是合理的,它的存在应该是独特的。 |
D.把作家有时候打乱自然时间和场面给予重组的内容还原为比较“真实的”状态。 |
结合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对“要让那棵树把自我踢一边去,自然而然地生长着,长成一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树是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会欣赏一棵树,就不要把一棵树看成是我的各种表情。 |
B.欣赏作品不能按照自我去解释作品,而是要让作品走过来改变自己的感觉。 |
C.作家如果写一棵树,哪怕是把树都写成刺球一样的东西,都应该是自然的合理的。 |
D.只有抛开原有的艺术感觉,新作品的艺术感觉才能走过来改变原有的艺术感觉。 |
|
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管他表现什么,如果一个人能把细小的事情都能写成艺术作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家。 |
B.作品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是由内容决定的,因而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
C.由人和人的“基因图”大部分是相似的可知作品之间也有类似情况,但我们不能忽视作品的独特性。 |
D.最后一段以欣赏电视剧为例,指出有些人不会欣赏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总是以自我去解释作品。 |